附錄——鍾南山簡曆 (1 / 1)

附錄——鍾南山簡曆:

1936年10月20日,出生於南京。

1937年11月,隨父母遷居貴陽。

1947年隨父母遷居廣州。

1949年考入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955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後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後又並入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醫療係)。

1958年在全運會上打破400米欄全國紀錄。

1960年大學畢業後留在北京醫學院工作。

1963年與李少芬結為夫婦。

1965年到山東乳山參加“四清”運動。

196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1年任廣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醫生。

1974年參加慢支炎防治小組。

1978年參加全國第一屆科學大會,獲優秀論文一等獎。10月,考取公費出國留學資格;11月,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附屬皇家醫院進修。

1981年9月,在劍橋大學參加全英麻醉學術研究會議,論文被大會通過;在留學期間取得七項科研成果。11月,學成回國。

1984年任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1985年國際胸科學會特別會員。

1986年擔任呼吸內科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7年任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1987年劍橋國際名人學會會員。

1988年首次提出“隱匿型哮喘”觀點。

1989年首次在國內提出中國慢阻肺患者基礎能耗校正公式。

1992年擔任廣州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擔任WHO全球慢性呼吸疾病(GARD)聯盟執行委員會常委,當選為中共廣州市委委員。

1993年1月,當選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擔任博士生導師。

1994年作為中國唯一的科學家代表,參與組織製定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全球哮喘防治戰略。

1996年4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當選中共十五大代表。

1998年1月,當選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9年被評為北京醫科大學六位傑出校友之一,任廣州市科協主席。

2000年任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主任委員。

2002年任廣東省科協副主席。

2003年1月,當選第10屆全國政協委員,任廣東省防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治療專家組組長,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當選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當選全國衛生係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當選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當選廣東省模範共產黨員;當選廣東省醫德醫風標兵;獲廣東省抗非特等功;當選廣州市優秀黨員;當選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當選廣州市抗非標兵;當選廣州市抗非先進個人;獲半月談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獎;當選央視感動中國2003年十大人物;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醫學藥學獎);擔任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慢性呼吸疾病醫學顧問、大流行性流感專題小組成員。

2004年獲衛生部“全國白求恩獎章”;獲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獎”;當選國務院僑務辦“全國僑界十傑”;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特等獎;當選南粵傑出教師;當選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十大標兵;獲廣州醫學院傑出貢獻獎;獲第六屆全國圖書獎特別獎。

2005年當選全國勞動模範;獲《解讀急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預防與對策》廣東省首屆優秀科普作品圖書特等獎;當選廣東省模範共產黨員;獲廣東省科學技術個人特等獎勵;當選南粵傑出教師;當選廣州市教育係統優秀黨員;當選廣州醫學院優秀黨員。

2006年獲中國呼吸醫師獎;獲吳揚獎(特殊貢獻獎);當選廣州市精神文明建設標兵。

2006年被授予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院士。

2007年當選全國道德模範(敬業愛崗類別);當選全國十大科技英才;廣州市誌願者形象大使。

2007年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歐洲呼吸學會(ERS)終身榮譽會員;廣州新僑回國創業榮譽獎;改革開放30周年感動廣東人物。

2009年獲2008年度《柳葉刀》全球唯一優秀論文獎;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被評為全國“雙百”人物。

擔任WHO全球慢性呼吸疾病(GARD)聯盟執行委員會常委、國際胸科學會特別會員、亞太呼吸年會(APRS)學術委員會主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