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宗》世界觀初架構(1 / 1)

我個人並不喜歡把世界觀和一些設定寫在正文,畢竟我認為那是水字數,所以這些東西就都寫在作品相關。

首先,《靖宗》世界是一塊大陸。

世界的最北是一片望不到邊際的雪山,終年大雪。

相傳有上古聖地光明殿,應光明而生。

雪山前是雪原,雪狼與雪原漢子一同蠶食雪原的陽光,光明聖殿是他們共同的信仰。

雪原南邊是一片荒原,環境稍好一些,紫色的大草原讓這一方天地充滿了神秘。

荒原南是大戈壁,這裏是南方人類的門戶,天下第一關“大河口”也在這裏。荒原上發源了一條溪流,奇跡般穿過了戈壁灘,通過大河口,流入南方。

大戈壁東南是北山,由東北走向西南,在大河口處被大河阻斷。

大戈壁西南是萬山之始昆侖山,由東走向西,山尾在大河口與北山隔河而望。

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天下第一門戶,天下第一河口,天下第一關——大河口。

北山與昆侖山之南,便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中州,也稱中原。

北山南邊是一片由沃土滋養的大草原——北山原,草原馬蹄和水土造就了彪悍的北察哈爾民族,天下一統後,這裏叫做北山道。

北山原西南以下是一大片衝積平原,一條大河養育了這裏,肥沃的黑土地使得這裏的南察哈爾民族走向農耕,發展文明,並誕生上古第一個國家。

他們以察哈爾民族正統自居,與北察哈爾民族互有矛盾。

現在的南察哈爾平原叫做察哈爾道,曌之後與北山一道並入中州。

那條從北山原流下來的大河,也叫做察哈爾,在他們的語言裏,是家人的意思。

大戈壁中的大河經過北山原最西南時,與西北昆侖山口發源的大河第一支流合並,流向北山原最南端,這裏有一座山,山上曾經有個老人,數千年前曾以第六境修為開天,他叫中山老人,所以這座山叫中山。

老人的後人一直居住在這裏,這便是天下三大古族之一的中山虞氏。

沿順流而下,於天下之中心,合並了西邊來的大河第二支流——南江,在此形成天下最大的三叉河口,孕育了數千年來天下最繁華的城池——千秋城。

這也是正文第一章提到的曌之都城。

大河在此發生了一次“幾”字形彎曲,順流而南下,至入大海。

察哈爾以南,大河以東,這一大片土地曾以中山虞氏為尊,故而這裏叫做中山道。

中山道是大陸最東,但並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先見到陽光的地方,因為中山道東邊的東海中,還漂浮著一個群島——蓬萊群島,亦稱蓬萊洲。

島上有天下三大古族之二——蓬萊一脈,他們自創蓬萊仙宗,傳承無數歲月。

回到昆侖山,那裏是萬山之始,也是天下三大古族之三昆侖古族的聚居地,山中有天下劍道聖地昆侖劍宗,以及武道聖地昆侖派。

昆侖山以南是一條狹長的平原,昆侖山中充沛的降雨發源了無數支流,最終彙入此處,順流東去,這便是南江。

南江畔,一座古老的石窟隱藏在不可知之處,古老的廟宇總是在每日淩晨與黃昏敲鍾三下,既宣告天下作息始終,亦為平原上朝聖之人引路。

這座幾乎沒人能找到的廟宇,便是正文第一章提到的太廟。

昆侖山,也因為其特殊,被稱為聖地,現在它叫做昆侖道。

太廟以南,是大陸麵積最大的山域,叫做大荒山,因為裏麵沒有人,所以天下人都這麼叫它。

大荒山是天下最大的妖族聚居地,麵積可比一個察哈爾平原加中山道。

山中傳說有一座懸浮在雲端的大山,是上古時期無數大妖聚大荒山地脈造就的妖族聖山,稱為“太皇山”。

它是妖皇的領地。

大荒山以西有一條從大荒山發源的河流,南江畔曾經有個詩人遊經此地,感慨江水之激,取名為廣陵江,江畔有大荒山以西最大的人類世家——楊氏。

這裏現在叫廣陵道。

大荒山以南,是一大片沼澤地,這裏人煙稀少,但盛產稀世靈材,是天下僅次於大荒山的靈材出產地,故而被曌牢牢掌握,劃區“雲霧澤”州,也叫洳州道。

大荒山以東,整個南江流域叫做“江南道”,天下最繁華的地方,沒有之一。

南江流域以南是一片丘陵地帶,稱為嶺南。

這裏地形比較複雜,勢力錯綜複雜,有三個世家大族並立——霍氏、南氏、東山氏。

嶺南以南有一片小平原,四個少數民族在這裏相愛相殺了幾千年,分別是:匈人、夷人、狄人、金人。

再往南,便是世界的最南端——大澤鄉。這裏是一片雨林,終年大雨傾盆,有“無三日無雨”的說法。

大澤鄉和雪原一樣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