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9年7月18日,米國有個叫馬克斯的年輕人發明了一種侵入式腦機接口的技術。
這種人機接口技術分三步實施完成。第一步利用激光鑽孔設備在人的頭部鑽出無數個極細的小孔。第二步利用一台像縫紉機一樣的機器,將四分之一頭發粗的線路通過已鑽好的小孔植入腦中。這些線路含有一係列細小的電極和傳感器,可以從腦細胞中捕獲信息並將其發送到傳感器。第三步就是將所有的線路連接到一個4mmX4mm大小的芯片。這塊細小的芯片會連接到腦外的一個信號接收設備,就像電腦的USB接口一樣。人們可以通過這個接口,將人腦和電腦連接在一起,將人腦信息轉化為電子信息。
這種人機接口技術一旦研發成功,將有利於幫助人類用意識去控製各種各樣的設備,例如手機、電腦、汽車、外部骨骼設備等,甚至可以修複受損的聽覺、視覺、記憶神經。
不過,這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在當時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很多人都不相信這項技術會取得成功,甚至嘲笑馬克斯是個騙子。
對於這些無端的嘲諷,馬克斯已經習慣了。他頂著這些質疑和嘲諷之聲,帶來團隊研發了數年的時間,終於將這些技術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有很多四肢癱瘓的病人接受了這種技術之後,可以運用意識去控製手機,與他人進行信息交流,也可以控製機械外骨骼,進行跑步和運動。基本上,這些四肢癱瘓的病人可以借助各種設備,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馬克斯用實際行動打了許多人的臉。那些原先嘲笑他的人,也不再叫他騙子了,而是稱呼他為“科技狂人”。
隻是可惜,腦機接口的技術發展到這個階段就戛然而止了。人們原先以為這項技術可以更進一步,實現人腦和機器的雙向互通。人腦可以向設備發出信號,設備也可以反饋信號給大腦。例如當一個盲人利用探測設備檢測到前麵有障礙物的時候,可以將信號反饋給人腦。盲人就可以據此進行避險。但是,現實中卻做不到。因為人腦實在太複雜了。機器可以接收到大腦的信號,但是卻無法編出大腦可以識別的代碼。腦機接口技術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
再加上,馬克斯作為科技狂人,各種奇奇怪怪的想法也特別多,例如研發可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可重複回收利用的火箭、可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地下隧道、可替代海底光纜的星鏈計劃、登錄火星並進行殖民開發等。想法太多,但無暇分身,這種腦機接口技術就被馬克斯暫時擱置了。
數十年後,馬克斯逐漸把夢想都變為現實。城市裏麵到處都是可以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人們早上在車內睡一覺就能達到上班的地方。在紐約的人,想到新加坡出差,搭乘獵鷹火箭,1個小時內就可到達。在地球的上空,布滿了3萬多顆通訊衛星。人類已經忘記網線是什麼了,直接連接無線信號就可上網。如果有空的話,可以搭乘馬克斯的龍太空飛船,到火星殖民地去旅遊,當幾天火星居民。不過,你得先預約,因為參加火星旅遊的人實在太多了。
馬克斯在72歲的時候,從火星回到了地球。因為他的身體條件不適合在火星這麼惡劣的環境下生活。他希望找到一種方法,可以讓身體恢複起來,甚至可以擺脫生老病死,實現永生。而他想到的方法,就是重新研究腦機接口技術。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取得突破,他就能將大腦的意識全部轉移到機械軀殼當中,從而擺脫人類生命周期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