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挺過寒冬的彭真(1)(1 / 1)

北京拒絕刊登評《海瑞罷官》一文,彭真由此惹下“大禍”。毛澤東批評北京市委“針插不進,水潑不進”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彙報》拋出了姚文元的文章《評新編曆史劇〈海瑞罷官〉》。這篇文章登在報紙顯要位置,題目設計也特別醒目。文章的結尾還這樣寫道:“《海瑞罷官》這張‘大字報’的現實意義究竟是什麼?對我們社會主義時代的中國人民究竟起了什麼作用,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研究一下作品產生的曆史背景。大家知道,1961年,正是我國因為連續三年自然災害而遇到暫時的經濟困難的時候,在帝國主義各國反動派和現代修正主義一再發動反華高潮的情況下,牛鬼蛇神們刮起一陣‘單幹風’,‘翻案風’……他們希望有那麼一個代表他們利益的人物站出來,充當他們的政治代理人,同無產階級專政對抗,為他們抱不平,為他們‘翻案’,使他們再上台執政。‘退田’,‘平冤獄’,就是當時資產階級反對無產階級專政的焦點。”“《海瑞罷官》並不是芬芳的香花,而是一株毒草。他雖然是頭幾年發表和演出的,但是歌頌的文章連篇累牘,類似的文章和作品大量流傳,影響很大,流毒很廣,不加以澄清,對人民的事業是十分有害的。”

這篇文章是在江青的授意下由姚文元執筆炮製出來的,實際上這也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毛澤東想以此發動一場大的運動,那就是“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實際上是想讓他們在文章中把《海瑞罷官》和廬山會議聯係起來,正如毛澤東後來對林彪他們說“惟有軍隊的報紙才點破了《海瑞罷官》的政治實質”。

江青指使姚文元炮製這篇文章的事,對黨中央,對周總理都是保密的。當然作為當時已是中央第六號人物、北京市市長兼第一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彭真也是不知道的。因此他對事先不打招呼就發表姚文元批判北京市副市長吳晗(《海瑞罷官》的作者)的文章感到憤怒,而且彭真向來認為吳晗是個忠實的好同誌,學識淵博的好學者,如此“上綱上線”,分明是另有企圖嘛!彭真曾直言不諱地說:“《海瑞罷官》這出戲我看過,毒害沒有那麼大。”同時,他針對張春橋、姚文元說:“上海周信芳也演過《海瑞罷官》,難道張春橋沒有責任?……”###及新華社一些主要負責人也認為,姚文元文章最後聯係“單幹風”、“翻案風”很勉強。因此,北京等地區的報刊拒絕轉載姚文元的文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