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2月13日,外交部大字報欄上貼出了由91位司長、大使共同醞釀、起草的大字報《揭露敵人,戰而勝之--批判“打倒陳毅”的反動口號》,大字報列舉了很多事實,證明陳毅是堅定的共產黨員。但是,91人大字報卻被“中央文革”斥之為“二月逆流”新反撲!91位幹部受到批鬥,這讓陳毅深感不安。他當時所能做的是:讓這些同誌與自己劃清界限,免受牽連。
陳伯達被毛澤東嚴厲批評,陳毅也因此被冷落。陳毅坦誠地表示:我相信事情最終會大白於天下
自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閉幕,陳毅的外交生涯也就宣告結束了,除了被批鬥,他已無事可做。經周恩來建議和毛澤東批準,1969年2月,陳毅被安排到北京市郊南口機車車輛修理廠蹲點。表麵是接受改造,實為保護起來。
1969年3月,毛澤東指示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4位老帥每星期召開一次國際形勢座談會,對國際鬥爭發表言論。3月1日下午3點,陳毅、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先後步入紫光閣武成殿。從這天至10月18日,他們先後座談23次,給中央送上數次報告,對中國外交完成從60年代向70年代的轉折,作出了重要貢獻。
10月份,林彪一號命令下達,在京老同誌全部戰備疏散。陳毅被疏散到石家莊。他遵照省革委會要求,每周三個半天參加工廠活動,其餘時間,和妻子張茜一起學習馬列著作和《毛澤東選集》。
1970年7月後,陳毅常常感到腹痛並伴有腹瀉。廠醫給他開了幾次止痛片,均無效果。到8月底,他想請示中央回京治療,但正好接到中共九屆二中全會在廬山召開的通知,便帶病去廬山開會。此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憲法、經濟、備戰問題,但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設不設國家主席的問題才是真正的中心。當時,林彪、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一夥與“四人幫”一夥,已經為爭奪國家領導權而鬥得不可開交了。
8月23日,林彪在會上作報告,高度頌揚毛澤東的天才,“極力懇請”毛澤東擔任國家主席。毛澤東此時已經察覺了林彪等人的用心,並找林彪談話,希望他不要再堅持設國家主席。
陳毅本不想在會上發言,因為他並不了解整個形勢的變化。但迫於形勢和一些人的壓力他又不得不表態。陳毅在會上發言說:據我所知,毛主席不願當國家主席。如果他改變了初衷,願意當國家主席,我讚成毛主席當國家主席。他還列舉曆史事實,證明毛主席是天才,是“經過幾十年鍛煉出來的天才”等等,他的講話被收進華北組第二期簡報時,竟被“概括”成一句話:陳毅同誌作了擁護陳伯達意見的發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