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代醫聖的殞滅(1 / 1)

“人在一息尚存的時候,求生的本能,將會做何等瘋狂的掙紮啊!饑渴欲絕時,山野先生悲慘地,用舌頭舔牆壁上濕漉漉的土牆,甜得舌破血流,流出的血還沒舔進的水分多......”

“再次哽咽,強烈的哽咽,使何老先生再也難以成句了。他索心雙手握拳,瞪著雙足,在沙發茶幾上使勁捶打著,放開了嚎啕的哭喉。一幹聽者也紛紛嗚咽著,飲泣著......

“如此。被折磨了一年又二個月,一代醫聖,世代楷模山野先生,終於含恨倒斃在了土牢裏,成了我們江東人民永遠的遺恨,永誌的記念!

禦碑亭主人的故事,在何老先生的情氣波瀾中講完了。靜默了許久許久,辛博士才湊過去給他敬上支煙,在他連聲謝中敬了火。又談了些禦碑亭主人相關的事。談談,辛博士重重歎口氣說:

“禦碑亭主人山野先生那兒,尚有一件遺憾的事、還有一個沒解的謎。一件遺憾的事兒,是因為我們的工作還沒做到家,還要繼續往下做。那就是山野先生的蒙難地,囚禁他當年的地牢還沒有找到。600多年的滄桑沉淪,建築在地底下的地牢,一準是隨地殼沉沒了,但沉沒的建築,總有遺跡可尋,總有殘留的東西可挖,隻要找到那地方,就不難作出判斷。屆時可挖掘出來,按史籍和地方誌的記載,盡量按原樣重建。再在它上麵建一個紀念館,借以告慰先烈,也教育後人。另一個謎就是禦碑亭禦碑上的血淚,出現的時間之謎。並不是自山野先生下進地牢,於第8年遇難後就一直出現的。民國的史籍和方誌記載,都沒有碑生血淚一事,倒是建國後上世紀70年代,至現在才有的事兒。這是為什麼?這說明了什麼?”

謎,也就這個謎了。談談,辛博士加上他兩個敢插嘴、說得上話的學生,和何老先生興致勃勃的,都談到了這幾個話題:他們一致認為,與我們人類世界和正物質世界,並行不悖著的,是暗物質世界。老百姓講的上帝和陰界世界,就存在於暗物質世界裏,那個世界的公民,就是我們這個世界裏的人的死後靈魂,卻也並非我們這個世界裏的人的靈魂,都會存留在那兒的,大多人死後,他的靈魂就被宇宙吸收了,留下的隻是一部份,這部份靈魂生活在那邊世界,與我們這個世界並行不悖著,共同享受著地球的重力。他們對我們這個世界裏的情形,是洞若觀火的。他們看到我們這個世界裏的情形,不是無動於衷的,而是會通過某種能量傳輸,來表述他們的思想情感和某種意誌,限於他們那邊世界的管理者,頒有不得對我們這個世界的事,進行幹預的嚴刑峻法,他們隻能通過打擦邊球的辦法,運用以器物作載體發暗示、托夢、甚至將某種意念輸入人腦等方式,來做鍥而不舍的幹涉......

基於這樣的一個共識,他們談談都認為,禦碑亭禦碑上,每到清明時節出現的血淚,肯定是山野先生古幽靈所發散的某種情感表露,表述著一種悲憤之情了。那麼他為什麼要表述這種情感呢?幾乎可以肯定的說,那些古幽靈除了情感表述,不會僅限於此,他們會玩真格的。他們不是抒情詩詩人,他們是實幹家,不會給你開玩笑的。

“老師,你講的這種是不是叫詛咒?一位女生渾身劇烈一顫,抖抖著嘴唇問辛博士。

“這種狀態下的形式,就是詛咒。”辛博士衝那女生肯定的點點頭。“但是詛咒的發生,還需具備一個條件。一般是誰如碰觸了、傷害了幽靈們生前的住宅,或者是逝者的墓葬靈柩,甚至遺骨,就會引發他們的憤怒,發出他們的詛咒。詛咒一經發出就成開弓沒有回頭箭之勢,運用他們無所不能的能力,使被詛咒人得以呈兌。這可以說是一個推進式的機製,某個那邊世界的幽靈,業已通過某種器物作載體,表達了他們的某種情感和思想,而這時若有人碰觸了,甚至損害了他們生前的住宅,或死後的墓葬、遺骨等等,就會推進到第二階段,讓他們憤而發出詛咒......詛咒一旦發出,就成了不能回頭的開弓之箭。”

辛博士的眼中,布滿了熠熠的驚恐之色。

(——這是故事的前言。這是那位詛咒發出者的生平介紹。且看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