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禎末年,奸臣當道,朝政混亂,內有李闖王農民軍起義,聲勢浩大;外有北部滿清政權崛起,窺視中原。內憂外患之際,整個明王朝風雨飄搖,苟延殘喘。一段才子佳人的愛情悲劇就在這亂世之中上演,淒美動人,可歌可泣。
南京城的陽春三月,草長鳶飛,落英繽紛,正是春色最好的時候。莫愁湖畔客居著一位遊學的公子,他姓侯名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祖上幾代為官,父親曾是東林黨的重要人物,他則是江南複社的才子,才華出眾,風流俊雅,英氣逼人。侯方域去年來南京應試,沒有考中,又因戰亂四起,難以和家裏通音信,便暫時留居在這裏。如今又是一年春天,他憂國思家,不免生出些離愁別恨。幸虧有複社社友陳定生、吳次尾等人與他時常交往,大家一起論詩作賦,指點江山,又有說書藝人柳敬亭、唱曲藝人蘇昆生等意氣相投的朋友相互來往,侯方域客居他鄉的日子才不致於太過寂寞。
距莫愁湖不遠的秦淮河,是幾百年來有名的胭脂紅粉之地,這裏青樓林立,遊人如織,許多煙花女子在這裏倚樓賣笑。河邊無數的青樓妓院中,有一座媚香樓,樓主李貞麗,也曾是這一帶大紅大紫過的名妓,隻是如今人老珠黃,才不再做那迎來送往的生意。她十幾年前領養了一個女兒,起名李香君,現在已是二八年華,出落得嬌柔纖小,美貌無雙。李貞麗拿她當親生女兒,十分疼愛,找人教她琴棋書畫、詩書禮儀,不曾讓她接過客,一心想給她找個有錢的風流少年,並使自己也可以得到一大筆銀子養老送終。而香君雖處於風月場中,但平常結交的都是社會名流。對一些國家大事也非常有見解,而且性格剛烈,不隨流俗。時間一久,她的芳名便被許多人知道,人們都爭著想看看她的芳容。
侯方域還有位朋友叫楊龍友,是權臣馬士英的妹夫,此人八麵玲瓏,既結交名士,又和權貴密切來往。他與香君媽媽李貞麗十分熟識,所以對香君的情況也非常了解。這一天,他和侯方域等人一起遊玩,便對侯公子說起香君如何美貌聰慧,風華絕代。蘇昆生也在一旁隨聲附和,稱讚香君聰明伶俐,舉世無雙。原來蘇昆生是香君的教曲師父,自然也對香君十分了解。他和柳敬亭都曾是魏忠賢的幹兒子阮大铖的門客,後來聽說阮大铖和魏忠賢是一路貨色,他們倆便和其他藝人紛紛從阮家出來,不再和阮某為伍。蘇昆生寧願教青樓女子唱曲,也不願再做阮大铖的幫閑,侯方域和其他社友敬重他們的氣節,才和他們結成朋友。
這時,侯方域聽楊、蘇二人把李香君說得天上少見,地上沒有,便不由得動了心思,他年過二十,也想找一個紅粉佳人陪伴。楊龍友看透了他的心思,便替他到媚香樓來說合。李貞麗一聽是江南才子侯方域看中了自己女兒,當然十分樂意。香君也聽說侯公子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心裏也非常高興,後來,在眾人的撮合下,侯、李二人見了麵,成了親,兩人都覺得對方比傳說中的還要好,都有相見恨晚之意,一時間情濃意濃,恩愛無比。新婚之夜,侯方域送給香君一把白紗宮扇作為定情之物,並在上麵題了一首詩:“夾道朱樓一徑斜,王孫初禦富平車。春溪盡是辛夷樹,不及東風桃李花。“香君珍重地把扇子收藏起來。侯方域本是客居南京,沒有多少資財,他和香君成親的一切費用都是楊龍友出的,楊龍友還送了香君幾箱衣物、首飾做嫁妝。他如此慷慨解囊,香君有些奇怪,便問侯方域是什麼緣故,侯方域起初隻以為是楊龍友好意幫他,經香君一問,才覺得確實有些蹊蹺。第二天,楊龍友來賀喜,香君先謝過他,然後又說:“楊老爺,承蒙你為我們操辦婚事,又添置妝奩,我們感激不盡。隻是您施舍無名,所以今天問個明白,以後我們也好報答。“侯方域也說:“小弟與楊兄萍水相交,你送我這樣大的一個人情,我實在有點受之不安。“楊龍友見他們這樣說,也就順勢道出了真情,說:“你們成親的銀兩和妝奩,的確不是我出的,而是阮大铖出的。“侯方域一聽大惑不解,說:“阮大铖投靠魏黨,趨炎附勢,我早已與這種人斷絕了來往,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事還得從頭說起,要說這阮大铖也是個讀書人,明萬曆年間的進士。但他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缺少讀書人的骨氣,曾拜在魏忠賢的門下,甘願做魏黨的走狗,為有節之士所不恥。後來魏忠賢被殺,餘黨被除,阮大铖雖幸免一死,但也被罷免了官職,整天在家夾著尾巴過日子,他總想有個出頭之日。這天,吳次尾、陳定生等複社成員及其他書生秀才在文廟祭奠孔子,阮大铖也跑過去湊熱鬧,結果被吳、陳等人發現,把他羞辱痛打了一頓。他狼狽地逃回家,又羞又恨,心想照這樣下去,他連門都不敢出了。楊龍友是阮大铖的盟弟,替他出了主意,說要讓陳定生、吳次尾等人不再和他作對,隻有一個人可以勸服他們,這人就是侯方域。侯方域同樣是複社才子,也是陳、吳二人的好朋友,他說話是絕對有影響力的。目前侯方域正愁沒有銀兩與李香君成親,若阮大铖能出錢相助,侯方域領了人情,沒有不幫忙的道理。阮大铖一聽,這倒是個好辦法,便慷慨地拿出三百兩銀子,讓楊龍友出麵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