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是我國傳統的古典文化藝術,它萌芽於先秦時期,在漢唐時初具雛形,到宋金時則日臻成熟,而到元明時則進入鼎盛時期。繁榮的戲曲創作和演出是不同於詩詞和小說的另一種藝術形式,它比其他文學更貼近於大眾生活,也更關注下層人民的喜怒哀樂。因為戲劇要通過演出才能最終表現出來,而戲劇演出又多是在民間的活動,所以戲劇是廣大勞動人民接觸最多的、喜聞樂見的藝術文學。數百年來,有許多優秀的劇目在舞台上盛演不衰,並廣為人們所傳誦。
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戲劇作品裏,悲劇是最能扣人心弦、催人淚下的劇目。它多以重大的曆史事件、嚴肅的社會問題為題材,向人們進述一個個不可調和的矛盾,一段段破碎無奈的故事。
我國的古典悲劇涉及到愛情、社會、曆史等諸方麵,愛情悲劇大都演繹了一曲曲淒婉動人的愛情之歌,人們從中可感受到愛情的純真與誠摯,可看到一對對青年男女為之生為之死的熱烈與義無反顧;社會悲劇向人展示了古代社會中扭曲、不公的社會現象和深刻的矛盾,人們從中可看到古代廣大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與拚命的掙紮,可看到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交錯揉雜與盤根錯節;而曆史悲劇則向人們再現了一段段有血有淚的曆史故事,人們從中可深刻地了解到宮廷的內部傾軋與權力的你爭我奪,可理解到曆史的興衰更替與王朝的分崩離析。
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了給人看,以驚天泣地的場麵震撼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人們在淒愴的悲劇故事中才更能體味到心靈契合與人生的真知。
為了幫助廣大讀者增進對優秀的文學遺產和藝術遺產的了解,我們從元明清雜劇和傳奇中選取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較高藝術性的悲劇名篇,分別為關漢卿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紀君祥的《趙氏孤兒》、馮夢龍的《精忠旗》、孔尚任的《桃花扇》、方成培的《雷峰塔》、高明的《琵琶記》、湯顯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長生殿》、孟稱舜的《嬌紅記》等以饗讀者。
此次編選過程中,我們省去了十大悲劇的原文,直接將劇本翻譯成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每篇後麵還附有賞析,更有利於讀者的閱讀和鑒賞。除此之外在每篇故事中,還配有相應的圖畫,圖文並茂,相信讀者一定會愛不釋手。
編者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