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之詩──讀《雨》(1 / 3)

勝者自勝,敗者的一方卻開啟了故事。

這些讓人想到誰?我想到黃錦樹的馬共小說,和他的馬華文學。

變形,它紮根在不同世界的模糊界線上。神明、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相互滲透並非階級性的,而是一徑地夾纏不清,力量在之間衝撞或抵消。主導奧維德筆寫熱情的並非係統性的結構,而是累積,用頻換觀點和改變節奏來增進,一景疊一景,一事接一事,經常類似,到底又不同。滔滔不絕要將一切變得無所不在,且近在手邊。它是一部迅速之詩(語出卡爾維諾,《奧維德與宇宙親近性》)。

迅速嗎?自卡夫卡以來的現代小說,從精神到樣貌,總是跋涉。現在讀了錦樹的小說,竟是迅速之詩。可說來辛酸,能夠迅速,正是因為馬華文學的文化資產欠缺,甚或沒有。“我們必須繼承那沉重的沒有,那欠缺。”

反之,文化資產豐厚得壓人的卡夫卡,早已寫出他當代的也預言了未來世界的困境,科層累累,分工過細又門禁森嚴,不同領域誰也跨不過誰。相對於馬華,亦身處發達資本主義時代裏的(班雅明語)“民國”台灣,寫小說,最叫人陶醉獲得獎賞的時刻,便是在以小說為支點欲把這個比地球重力還重的現實世界舉起來的奮勉苦活中,終於,舉起了那麼兩三尺(舉頭三尺有神明)。

是因為沒有,所以迅速?

錦樹一篇《母雞和它的沒有》,寫幾隻刀下留雞從菜市場解放出來的母雞公雞之事跡。是說總沒生蛋的黑母雞,開始生蛋,家人撿蛋來吃,撿撿不讓撿了開始孵蛋,抱起來看並沒有蛋,仍孵,家人說哦原來母雞在孵它的沒有。另一隻黃母雞亦然,家人就去市場買了兩隻小雞,趁夜晚雞眼不能視物塞進母雞發燙的腹下,次日醒來已見母雞興高采烈咯咯咯帶著小雞,在園裏各處掏開泥土找蟲給小雞吃。

我在小咖啡館下午的安靜裏讀到,隻能一直悶笑。心想唯高度自覺的錦樹,唯他一人,在孵他的馬華文學的沒有。

他本屬學界,那幾本核量級的文論(我讀了不止一次《文與魂與體br論現代中國性》),即使沒讀過,方圓內也感受得到輻射能。才華有餘,他寫著小說,故而比他的任何一位馬華同行都洞察著這個沒有,並戮力善用之,那成為他的“變形記”體。如果記得,他曾在大學部開過一門選修課“文體練習”,還說想用名家文體來寫馬共,調度驅使譬如愛倫坡體、卡夫卡體、博爾赫斯體、昆德拉體……說下去他也要笑了,又不是體操特技表演。當然,怎麼能不馬共呢?錦樹的父親輩那一代,隻要你識字,你讀書,讀華文書,差不多你就會走進森林做了共產黨。你沒做,你總也有同學老師朋友做,走進“月光斜照著的那條上坡路有一段沒入陽光也照不透的原始林隻有四腳蛇和山豬能走”。

勝者自勝,敗者的一方卻開啟了故事。

這些讓人想到誰?我想到黃錦樹的馬共小說,和他的馬華文學。

變形,它紮根在不同世界的模糊界線上。神明、人類與大自然之間相互滲透並非階級性的,而是一徑地夾纏不清,力量在之間衝撞或抵消。主導奧維德筆寫熱情的並非係統性的結構,而是累積,用頻換觀點和改變節奏來增進,一景疊一景,一事接一事,經常類似,到底又不同。滔滔不絕要將一切變得無所不在,且近在手邊。它是一部迅速之詩(語出卡爾維諾,《奧維德與宇宙親近性》)。

迅速嗎?自卡夫卡以來的現代小說,從精神到樣貌,總是跋涉。現在讀了錦樹的小說,竟是迅速之詩。可說來辛酸,能夠迅速,正是因為馬華文學的文化資產欠缺,甚或沒有。“我們必須繼承那沉重的沒有,那欠缺。”

反之,文化資產豐厚得壓人的卡夫卡,早已寫出他當代的也預言了未來世界的困境,科層累累,分工過細又門禁森嚴,不同領域誰也跨不過誰。相對於馬華,亦身處發達資本主義時代裏的(班雅明語)“民國”台灣,寫小說,最叫人陶醉獲得獎賞的時刻,便是在以小說為支點欲把這個比地球重力還重的現實世界舉起來的奮勉苦活中,終於,舉起了那麼兩三尺(舉頭三尺有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