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別人的援助要恰到好處(1 / 1)

20世紀70年代初,石油危機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門,香港的進口商趁機壟斷價格,將價格炒到廠家難以接受的高位。不少廠家因此被迫停產,瀕臨倒閉。在這個關乎許多企業命運的時刻,李嘉誠毫不猶豫地站到了風口浪尖上。在他的倡議和牽頭下,數百家塑膠廠家入股組建了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原先單個塑膠廠家無法直接由國外進口塑膠原料,是因為購貨量太小,現在由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麵,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因此可以直接交易。所購進的原料,按實價分配給股東廠家。在廠家的聯盟麵前,進口商的壟斷不攻自破。籠罩全港塑膠業兩年之久的原料危機一下子結束了。

李嘉誠在救業大行動中,還將長江公司的13萬磅原料以低於市場一半的價格救援停工待料的會員廠家。另外,在直接購入國外出口商的原料後,他又把長江本身的配額以原價轉讓給需求量較大的廠家。危難之中得到李嘉誠幫助的廠家達幾百家之多。李嘉誠因而被稱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可見在別人危難時伸手援助,可以為自己建立更深厚的群眾基礎,贏得更多的朋友。

20世紀70年代初,石油危機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門,香港的進口商趁機壟斷價格,將價格炒到廠家難以接受的高位。不少廠家因此被迫停產,瀕臨倒閉。在這個關乎許多企業命運的時刻,李嘉誠毫不猶豫地站到了風口浪尖上。在他的倡議和牽頭下,數百家塑膠廠家入股組建了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原先單個塑膠廠家無法直接由國外進口塑膠原料,是因為購貨量太小,現在由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麵,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因此可以直接交易。所購進的原料,按實價分配給股東廠家。在廠家的聯盟麵前,進口商的壟斷不攻自破。籠罩全港塑膠業兩年之久的原料危機一下子結束了。

李嘉誠在救業大行動中,還將長江公司的13萬磅原料以低於市場一半的價格救援停工待料的會員廠家。另外,在直接購入國外出口商的原料後,他又把長江本身的配額以原價轉讓給需求量較大的廠家。危難之中得到李嘉誠幫助的廠家達幾百家之多。李嘉誠因而被稱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可見在別人危難時伸手援助,可以為自己建立更深厚的群眾基礎,贏得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