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洗腦”,說的是《麥肯錫意識》,怎樣從思維方式上,真正成為一個團隊合作的、麵向對象(也許是客戶)的、強調改善與結果的解決問題者?而洗手——《麥肯錫方法》,實際上是這三本中最先問世並一炮打紅的暢銷書,強調的是一些不管在什麼工作環境下,都可以更為有效解決問題的技巧性很強的工作方式、小竅門,不過小竅門卻能派上大用場。最後說說洗腳——《麥肯錫工具》,這最新的一本,想從更有研究和證據的角度,把這些方法、打法、套路上升為方法論、工具箱、武器庫,是對那些更尊重邏輯尋求道理的學習者、閱讀者的一個深入滿足。這三洗,骨子裏高度一致,就是要你變得“訓練有素、行動得法”。如果說三本書兜售、傳播的到底是什麼,平俗一些說,我們平時喜歡誇別人說話辦事“靠譜”、“上道”、“挺是那麼回事兒”,這三本書就是靠譜的“譜”、上道的“道”和挺是那麼回事兒的“那麼回事兒”。嗬嗬,所以,認真學習和掌握了這些,你就能成為一個總是被那些讚譽圍繞的人了,即使你不是也不打算成為一個谘詢顧問,即使你是個熱衷學習管理的藍領師傅或者掌權主婦。

所以,麥肯錫或者很多其他的大公司在麵試新人時,並不特別著眼於你已有的知識積累(背書考試的成果),更看中的,是你所表現出的意識、方法和工具,盡管樸拙,但本質上是否符合這樣一套規範的、以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思考為基礎的、邏輯自洽行之有效的係統要求,或者有沒有素質能夠修煉並掌握這樣一套方法論!盡管,一切都能學,都不晚,但是掌握這些本領,你確實還有一個很大的敵人:你自己,過去的你,你過去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習慣。在我看來,這套方法論中,重視“漁”超過“魚”;重視“學會學習”而不是“知識學習”;重視“嚴密假設小心求證”而不是“天馬行空拍腦袋”;重視“團隊一體”而不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你也許不喜歡,覺得束縛而不夠舒服,覺得囉嗦而不夠痛快,那隻能說明,它們不是說給你聽、寫給你用的,但是許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套法子,很靈。

千萬不要誤解,認為隻有將來要從事谘詢工作的人才有必要閱讀和學習。在今天許多學校開始考慮改革傳統的MBA教學過程,增加更多的軟技能和整合實踐學習的求索中,我認為這三本書有很好的讀者群體:在入學導向周裏、整合實踐學習和軟技能培訓(包括溝通、思維、團隊訓練)中的MBA同學們。在這些課程中,很想較為係統地做些“雙基”訓練,幫你養成些對未來MBA學習和管理生涯長久有用的思維和行動習慣,從這個意義上看,這幾本書蠻合適做個訓練導引和參考手冊。盡管三本書不需要都仔細讀(必須承認,三本書中有不少重疊的冗餘之處,也有一些過於理論的部分會讓著重“拿來用”的學習者讀得很累),你可以看看風格,讀兩頁後看看哪本更適合你:是更理論些,還是更操作些,還是二者得兼。如果這些課程的老師願意選取書中的一些片段直接指點給學生,當然會省事,但是要小心,尊重它的整體性。

所謂的“洗腦”,說的是《麥肯錫意識》,怎樣從思維方式上,真正成為一個團隊合作的、麵向對象(也許是客戶)的、強調改善與結果的解決問題者?而洗手——《麥肯錫方法》,實際上是這三本中最先問世並一炮打紅的暢銷書,強調的是一些不管在什麼工作環境下,都可以更為有效解決問題的技巧性很強的工作方式、小竅門,不過小竅門卻能派上大用場。最後說說洗腳——《麥肯錫工具》,這最新的一本,想從更有研究和證據的角度,把這些方法、打法、套路上升為方法論、工具箱、武器庫,是對那些更尊重邏輯尋求道理的學習者、閱讀者的一個深入滿足。這三洗,骨子裏高度一致,就是要你變得“訓練有素、行動得法”。如果說三本書兜售、傳播的到底是什麼,平俗一些說,我們平時喜歡誇別人說話辦事“靠譜”、“上道”、“挺是那麼回事兒”,這三本書就是靠譜的“譜”、上道的“道”和挺是那麼回事兒的“那麼回事兒”。嗬嗬,所以,認真學習和掌握了這些,你就能成為一個總是被那些讚譽圍繞的人了,即使你不是也不打算成為一個谘詢顧問,即使你是個熱衷學習管理的藍領師傅或者掌權主婦。

所以,麥肯錫或者很多其他的大公司在麵試新人時,並不特別著眼於你已有的知識積累(背書考試的成果),更看中的,是你所表現出的意識、方法和工具,盡管樸拙,但本質上是否符合這樣一套規範的、以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思考為基礎的、邏輯自洽行之有效的係統要求,或者有沒有素質能夠修煉並掌握這樣一套方法論!盡管,一切都能學,都不晚,但是掌握這些本領,你確實還有一個很大的敵人:你自己,過去的你,你過去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習慣。在我看來,這套方法論中,重視“漁”超過“魚”;重視“學會學習”而不是“知識學習”;重視“嚴密假設小心求證”而不是“天馬行空拍腦袋”;重視“團隊一體”而不是“我的地盤我做主”。你也許不喜歡,覺得束縛而不夠舒服,覺得囉嗦而不夠痛快,那隻能說明,它們不是說給你聽、寫給你用的,但是許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套法子,很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