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赴宴禮品推薦
請客、赴宴,已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平常的事情。禮尚往來,在赴宴時,為了表現對主人的深深感激之情,給主人家捎去一些小禮品,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禮儀。
那麼,如何選擇赴宴的禮物呢?
宴請客人,即使花錢不多,安排簡單,但為了使晚會和諧、客人滿意,需要女主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所以,如果客人能給女主人送點禮物,如一束花、一盒糖或一本書,那就可以表達應邀參加晚會的感激之情。當然,土特產、小藝術品、紀念品、食品、水果等,同樣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赴私人家宴時,也可為男主人帶些禮品,比如男主人愛喝酒,您不妨買兩瓶有特色的酒帶去,一則可以助興,二則可以增強宴會的氣氛。如果男主人喜歡文學,您不妨帶幾本文學類書籍,從而使席間平添幾分融洽的話題。若是主人家有老人或孩子,您應為他們帶些合適的禮品。給老人帶些禮品能表達晚輩的關心與尊敬之意,如助聽器、老花鏡、暖水袋等。給主人的孩子可送玩具、少兒書籍以及水果、糖果等。
如和主人的關係較親密,也可帶一些菜肴,在就餐前自己動手烹製,將做好的拿手菜讓主人品嚐,也可謂是一種新穎別致的禮物。
您去參加宴會,鮮花是送給主人的最好禮物。如果是給宴會的主人送鮮花,最好事先同女主人打個招呼,以便可以給她送去她所喜愛顏色的花。
有的人在參加宴會之後,給主人送鮮花表示謝意,其實不如在舉行宴會的前夕或當天早晨送去,那樣主人有時間將鮮花好好擺設,為宴會增輝。
以下提供一些赴宴禮物的參考:
家庭飾品:如香爐、幹燥花罐、一籃幹燥花瓣,可為主人的房間增輝。
鮮花蠟燭:五顏六色的蠟燭,富有裝飾性,且能散發出奇特的香味。
乳酪或一籃水果:適合在宴會之後相送的禮物。
有益主人的書或小說:對於苦苦尋找該書的讀者,當然是份好禮。
運動器具:如網球、高爾夫球,或者任何對方感興趣的球類。
CD碟片或錄音帶:挑選適合主人愛好的碟片和錄音帶。
裝飾品:有異域風格或民族特色的物品會很受歡迎。
大型帆布背袋或旅行包:適合經常外出的旅行者。
噴灑劑、花香、香皂和香水:能散發香氣的物品,使居室內充滿清新的氣息。
美味的堅果、特別的點心或一籃水果,適合在宴會之後相送禮物。
在參加祝賀宴、聯歡會、迎新會和聖誕晚會等時。宴會由主辦方或負責人全麵負責,所以如果沒有特殊要求,不需要送禮。隻需日後贈送感謝卡。這會讓主辦者感到非常高興。感謝卡的內容要與當時宴會的內容相呼應,而且應當選擇高品質的賀卡。在接到邀請函後,你需要準備的,就是根據場合穿上既能展現自己魅力、又非常得體的服裝赴宴。
在正式宴會上,保證餐飲質量和宴會中輕鬆、快樂的氣氛就已經是給予來賓最好的禮物。如果主辦方還想進一步考慮贈送一些能讓來賓記憶深刻的禮物,那不妨選擇能表達“感謝光臨”的心意物品。參加宴會的人數越多,想贈送適合每一個人的禮物就越難,所以選擇禮物的關鍵是“為所有人準備相同的禮物”和“能盡量得到大家喜愛的禮物”。
最好的宴會禮品是那些與宴會主題有關的,如藝術節化妝舞會上可以準備一些麵具模型紀念品,聖誕宴會可以準備一些白瓷搖鈴等。
在祝賀宴或聖誕晚會上準備的禮物,應該是隻有來賓才可能有的特色紀念品。可以在水杯、毛巾、恤上印上獨特的標記,或者特別設計一款獨家禮物或圖像,讓大家能感覺到“所有人都得到了相同的禮物”、“真是別出心裁的禮物”。
七、答謝致歉
受禮和答謝是受禮人對饋贈者深情厚誼的肯定,它可以從另一方麵幫助饋贈者完成送禮的任務。
在一般情況下,對於一件得體的禮品,受禮人應當鄭重其事地收下。大多數從很幸運地接受過禮品,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禮貌地接受別人的禮品。
當他人口頭宣布有禮相贈時,不管自己在做什麼事,都應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麵向對方,以便有所準備。
在對方取出禮品,預備贈送時,不應伸手去搶,開口相問,或者雙眼盯住不放,以求先睹為快。此時此刻,應保持風度。
在贈送者遞上禮品時,要盡可能地用雙手前去迎接。不要一隻手去接禮品,特別是不要單用左手去接禮品。在接受禮品時,勿忘麵帶微笑,雙目注視對方。接過來的若是對方提供的禮品單,則應立即從頭至尾細讀一遍。正式場合下,受禮者應用左手托好禮物(大的禮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來與對方握手致謝。
你可能對禮品讚不絕口,但這是不夠的。在雙手接過他人禮品的同時,你應向對方立即道謝。“謝謝您”三個字表明,你謝的不是禮物本身,而是對方送給你禮物的這一舉動。
你還可以找一些動聽的話,或者令人開心的模棱兩可的話來說。你可以感謝送禮人所花費的心血:“你能想到我太好了。”你可以感謝對方為買到合適的禮品所付出的努力,如:“你竟然還記得我收集郵票。”
接受禮物時要注意禮貌,但不要過於推辭,沒完沒了地說:“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傷害送禮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禮物不合您意,也應有禮貌地加以感謝。
接受禮品後,歐美人喜歡當著客人的麵,小心地打開禮物欣賞,從外包裝誇讚到內包裝,看見了禮物,也會好好地誇讚一番,甚至高興時還會擁抱你一下,與送禮者共同分享收到禮物的喜悅。欣賞完禮物,他們會重新將禮物包裝好,對他們而言,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受禮禮儀。
而中國人在接受禮品時,一般不會當著送禮者的麵把禮物打開,而是把禮物放在一邊留待以後再看。這是為了避免自己萬一不喜歡對方所送禮物時的尷尬,也是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對方送禮的心意,而不是所送的禮品。還有一點是,如果給不同地位的人贈送不同的禮物,當場不打開禮物可以避免相互之間的比較。
但今天已不再這麼刻板了。如果現場條件許可,時間充裕,人數不多,禮品包裝考究,那麼,在接過他人相贈的禮品之後,應當盡可能地當著對方的麵,將禮品包裝當場拆封。它表示自己看重對方,同時也很看重獲贈的禮品。在啟封時,動作要井然有序,舒緩文明,不要亂扯、亂撕、亂丟包裝用品,此時,撕破包裝紙被認為是粗魯的舉止。但請注意,結婚禮品是不可當場打開的。
當麵拆開包裝後,要以適當的動作和語言,表示你對禮品的欣賞。 比如,可將他人所送的鮮花捧起來聞聞花香,隨後再將其裝入花瓶,並置於醒目之處。
要是別人送了一條圍巾給自己,則可以馬上圍在脖子上,照一照鏡子,並告訴贈送者及其他在場者:“我很喜歡它的花色”,或是“這條圍巾真漂亮”。千萬不要拿禮物開玩笑,除非那是一件惡作劇的禮物。
收到饋贈的禮品後,受禮人一般要回贈,從而加強聯係,增進友誼。在節日慶典時期,可以在客人走時立即回贈。在生日婚慶、晉級升遷等時候接受的禮品,應在對方有類似的情形或適當時候再回贈。
回贈的禮品切忌重複,一般要價值相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但也不必每禮必回。
每當接受他人的饋贈,你應留心記住禮物的內容,回贈時以選擇類似的物品為宜。例如:他人送我一套陶器用品,回贈時可選擇同是陶器類的物品作為禮物。
因為一般人在選擇禮物時,無意之間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因此,回贈對方時,不妨參考一下對方饋贈的禮物,較易贏得對方的喜悅。
在生活中,有許多方麵需要贈送答謝禮品的。這類禮品是為答謝別人的幫助而進行的,因此在禮品的選擇上十分強調其物質價值。禮品的貴賤厚薄,首先取決於他人幫助的性質,幫助分為精神上和物質上兩類。物質上的幫助往往是有形的,能估量的。而精神上的幫助是無形的,難以估量的,然而其作用又相當大。
禮品的貴賤厚薄還取決於受到幫助的目的,看他的幫助是慷慨無私還是另有所圖,隻有那種真正無私的幫助,才是值得真心酬謝的。另外,還取決於幫助的時機。一般情況下,危難之中見真情,因此,得到幫助的時機,是日後酬謝他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
而在另外一些場合下,你可能得為你所做錯的事道歉,道歉的話語有時很難說出口,這時候,一份小小的禮物便可以表達你心中的歉意。
寫一封道歉信:裝進有電影、音樂會等入場券的信封裏。
致歉卡:裝進你特意購買的文具盒裏,並進行精美的包裝。
一條花手帕或一條領帶:一種友好的表示,當然帶去了你的歉意。
餅幹、巧克力、蛋糕等:將你親手焙製的食品送給對方,是表達歉意的最好禮。
印有“我很難過”的卡片:將你難以啟齒的“對不起”寫在卡片上,用螢火筆將“對不起”標明,還可畫一幅你打躬作揖賠罪的模樣。
漂亮的書套和精美的書簽:當你忘記把借的書還給他時,不妨親手製作這樣的禮品,連書一同送還,並表示抱歉。
唱盤清潔劑、錄音帶:如果借來的唱片未來得及還,不如就送這樣的禮物表。
一封感謝信:連同你的禮物一同送出。
小汽車或小動物模型:先確定對方喜歡的車型,經過精心包裝後送出。
室內的花草:可讓對方的家裏充滿生機與活力。
曆、掛曆、台曆、萬年曆等:最好標明特殊的日子後送出。
衣料,或者禮券:簡潔而又直接的禮品。
收到禮物後一定要以書麵的形式表示感謝,而不是隨便一個電話。感謝函要在收到禮物後幾天,最遲兩個星期內寄出,寫信給年紀大的人應盡量快,這樣才是有禮貌的。
如果你同時收到很多禮物,你也必須抽時間盡快回複,而且每一件禮物都該分開親自致謝。如果是結婚賀禮則另當別論,送禮人心裏都很清楚,你們雙雙度蜜月去了,所以不會期待你們在度完蜜月之前致謝。
過去,感謝函往往隻寄給女性,即使禮物是夫婦倆送的,現在誰送就寫給誰。如果夫婦倆都在賀卡上簽了名,那麼感謝信上也要寫上兩個人的姓名。
新娘和新郎都可以寫感謝信,但信的簽名必須是寫信者本人,盡管你可以加上一句“我們倆都很喜歡您的禮物。”如果人家送了錢,在感謝信裏還可以提一下你們準備如何花這筆錢,但不要提及錢的數目。
信必須是親筆書寫的,如果用事先準備好的統一格式填上你的簽名,這是對花了時間為你挑選禮物朋友們的不敬。
寫感謝函時,口氣聽起來也要像當麵道謝一般。內容應簡短扼要,不要太長,但是要充滿感情,有些詞應該是特別提到的,如“您美好的禮物等”。
為舞會和晚餐所送的感謝花籃不必附感謝信。如果確實很重要,那還是要寫信表示感謝。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感覺所收的禮物質量很差,那就不要在答謝函上加以讚美。你隻要簡單地在答謝函上寫道:“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裏,謝謝你還記得我。”
一般而言,不要拒收禮品。但這種情況還是時有發生。
當你不能接受禮品時,你可以禮貌的拒絕,但是必須注意禮節。符合社交禮儀的拒收禮品方法可以因人因事而異。
作為受禮者,不能在接受禮品時行為失當。對於他人誠心相贈的禮品,如果不是違法犯規的,最好的表現應該是欣然接受。
(1)拒禮三法婉言相告。也就是用委婉的、不失禮貌的話,向贈送者暗示自己難以接受對方的好意。 比如,當一位男士送舞票給一位小姐,而對方打算回絕時,就可以說:“我男朋友已經和我約好請我跳舞,實在是對不起”。
直說理由。也就是直截了當地向贈送者說明你難以接受禮品的原因。 比如在公務交往中,可以說:“對不起,按照規定,你送我的這件禮品,必須登記上繳。”
事後退還。有時,拒絕他人所送的禮品,如果是在大庭廣眾之前進行,往往會有口難開。甚至是將禮品趁你不在的時候給你送來。遇到這種情況,可以當時接受下來,但不拆包裝。事後,盡快地單獨將禮品再物歸原主。退還禮品的時間不要拖延過久,最好在24小時之內。這種方式,對於公務員就不太合適,特別是當麵贈送時留下而事後再退還,很容易造成“說不清楚”的尷尬。
(2)怎樣還禮有一個故事說的是鄰裏之間的禮尚往來。為表示友好,甲家用小碗給乙家送了一碗餃子;為了還禮,沒過幾天,乙家用中碗給甲家送了一碗餃子;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甲家過幾天給乙家用大碗送了一碗餃子;乙家一看急了,不能失禮呀,於是用盛湯的磁盆給甲家送了一盆餃子;甲家一看,嘿!不能讓人小瞧了!趕緊做了一鍋餃子給乙家送去……
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但要把握分寸、把握時機,千萬不能因送禮、還禮而受累。
接受別人的禮品後,應該銘記在心;在適當的時候,向對方還禮。我們要注意還禮的時間和還禮的形式等兩個問題。
如果還禮過早別人不是以為“等價交換”,就是懷疑“劃清界限”;如果拖延太久,等事情完全冷淡了再還禮反而效果不好。
選擇還禮的時間,要講“後會有期”。我們推薦幾種很好的機會:一是和對方贈送自己的相同的機會。二是在對方或家人的某個喜慶活動。三是在此後登門拜訪時。還禮不是“還債”,而且要講自覺自願。還禮次數也不要過多,完全沒有必要再三再四地還禮,就像上述故事中的那樣,成了一種負擔。
還禮的時候要選擇得體的形式。如果還禮的形式不對路,“還”不如不“還”。下麵還禮的幾種形式,可以讓我們借鑒:
一是贈送所送的同類物品。如,你送我書刊,我可以給你影碟。
二是可以選擇和對方相贈禮品價格差不多的物品作為還禮。
三是可以用某種意在向對方表示尊重的方式來代替,不必非要還禮。 比如,在受禮後,口頭上或書麵上向對方致謝;或者見麵的時候使用對方的贈禮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