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中國領域的約翰·史密斯(1)(1 / 3)

[約翰·史密斯(John Smith),這個名字和姓氏都是英語國家中最普通的,所以常用於泛指,與中文中的張三、李四相近。]

腓力斯人不僅忽視非自己特有的所有生活條件,而且他還要求其他人類步其後塵,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Der Philister negiert nicht nur andere Zustande als der seininge ist, er will auch dass alle ubrigen Menschen auf seine Weise existieren sollen.”—GOETHE.——原注]

歌德

斯特德[斯特德(W.Stead,1849—1912),英國記者。]先生曾經問:“瑪麗·科裏利[瑪麗·科裏利(Marie Corelli),英國女作家,寫過28部浪漫主義長篇小說,情節感人,極其受到讀者的歡迎。——譯者注]流行的秘密是什麼呢?”他的回答是:“有什麼樣的作家,就有什麼樣的讀者;因為那些閱讀她的小說的約翰·史密斯們,生活在瑪麗·科裏利的世界中,認為她是他們生活、活動和存在的世界最權威的代表。”在英國,瑪麗·科裏利對於約翰·史密斯們,就如同在中國領域的亞瑟·史密斯對於約翰·史密斯們一樣。

那麼,真正受過教育的人和半受教育的人的區別正是這一點,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想讀那些能告訴他一個事物的真理的書,而半受教育的人寧願讀那些能滿足他對事物的想法的書,由於他內心的空虛促使他希望事物理應如此。中國領域的約翰·史密斯們非常想成為優於中國人的大人物,而尊敬的亞瑟·史密斯牧師寫了一本書,以最後證明他們——約翰·史密斯們——是比中國人更高等的人。因此,尊敬的亞瑟·史密斯牧師是約翰·史密斯非常親密的人,而《中國人的德行》對於約翰·史密斯來說就成了聖經。

不過,斯特德先生說:“正是約翰·史密斯以及他的鄰居們現在統治著大英帝國。”因此,我近來不厭其煩地閱讀那些提供給約翰·史密斯關於中國和中國人的觀念的書。

這個早餐桌上的獨裁者將智力劃分為算術型頭腦和代數型頭腦。“所有的經濟的和實用的智慧,” 他評述說,“都是‘2+2=4’這種算術公式的擴展或變化。每一個哲學命題,更具有‘a+b=c’這種表達式的一般特性。”現在,約翰·史密斯的整個家族,絕對屬於獨裁者所謂的算術頭腦的智力範疇。約翰·史密斯的父親,老約翰·史密斯,化名為約翰·布爾,把自己的命運與 “2+2=4”的簡單公式聯係在一起。約翰·布爾來到中國銷售他的曼徹斯特貨物以此掙錢,他和中國人約翰相處得很融洽,因為他和中國人約翰雙方都理解並完全承認“2+2=4”的公式。但是,現在統治大英帝國的小約翰·史密斯來到中國,滿腦子都是他並不理解的“a+b=c”,而且他不再滿足於出售曼徹斯特貨物,他還想教化中國人,或者像他自己所說的,要“傳播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觀念”。結果,約翰·史密斯與中國人約翰的關係非常糟糕,而且,更糟糕的是,在約翰·史密斯的“a+b=c”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觀念教化的影響下,中國人約翰不再是曼徹斯特貨物的良好、忠誠的顧客了,他不顧自己的生意,到張園去慶祝立憲,實際上他變成了一個狂熱的改良者。

近來,我從普特拉姆·威爾[普特拉姆·威爾(Putnam Weale,1877—1930),是辛普森(Bertram Lenox Simpson)的筆名。辛普森,英國人,生於寧波,曾在中國海關任職,後出任英國報紙記者,著名的“中國通”。——譯者注]的《改造遠東》和其他書籍中得到啟發,嚐試去編譯一本關於盎格魯·撒克遜人觀念的問答集供中國學生使用。結果,到目前為止,隻有以下的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