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分析中的全部數據,按來源可以分為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按性質可以分為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我們通過查閱公開信息、布置資料清單、購買行業研究報告,以及現場觀察、訪談等各種形式來收集各類相關數據,並把數據進行適當的分類。
作為外部財務信息使用人,我們可能隻是外部的分析者,隻了解上市實體公開披露的內部數據,也可能是內部的分析者,由於為上市實體提供中介服務或出於盡職調查的原因,掌握了更為翔實甚至是完全開放的內部數據。但是,無論掌握多少內部數據,我們都不是內部數據的直接編製者,更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我們掌握的數據是真實、完整的。
1.4 財務分析的對象和要素
財務分析的直接對象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可以分解為會計方法、報表科目、財務比率等三項要素。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即對三項要素進行靜態和動態的分析與評價。
1.4.1 會計方法
會計方法,即財務報表編製中具體運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會計方法的正確性、可控性、可比性,是評價會計方法是否適當的三個標準。
1.4.2 報表科目
報表科目,包括對科目鉤稽、科目結構和科目內容等三項內容的分析。
科目鉤稽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數據關係,同時找出財務報表中可能存在的編製錯誤;科目結構主要指同一報表的表間結構,科目結構與行業特征、經營模式、融資能力等因素相關;對科目內容進行分析,首先需要依據金額、變動、性質及預期偏差等特征確定重點科目。
1.4.3 財務比率
財務比率是財務報表上兩個數據之間的比率。財務比率可以劃分為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綜合能力等四類,其中代表盈利能力的毛利率是財務分析中最為重要的財務比率。
1.5 財務分析的目的和內容
財務分析的目的是評價上市實體的財務質量。財務質量,可以分為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三個方麵。與財務分析的目的相對應,財務分析主要包括對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等三項內容的分析。
對財務質量的有效分析,需要建立在財務報表真實公允的基礎之上,所以,發現財務操縱,是與評價財務質量相並列的一項內容,並貫穿於整個財務分析過程之中。
1.5.1 財務質量評價
1.財務狀況
財務狀況包括資產負債結構和資產質量兩個方麵。
2.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主要指標的公司賺取“核心利潤”的能力。核心利潤,指主營業務在正常生產經營和正常會計核算等基礎上所取得的經常性淨利潤。
盈利質量分析,應建立在“核心利潤”基礎之上,盈利質量分析的內容,包括盈利水平、盈利結構和盈利趨勢三個方麵。
財務分析中的全部數據,按來源可以分為內部數據和外部數據,按性質可以分為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我們通過查閱公開信息、布置資料清單、購買行業研究報告,以及現場觀察、訪談等各種形式來收集各類相關數據,並把數據進行適當的分類。
作為外部財務信息使用人,我們可能隻是外部的分析者,隻了解上市實體公開披露的內部數據,也可能是內部的分析者,由於為上市實體提供中介服務或出於盡職調查的原因,掌握了更為翔實甚至是完全開放的內部數據。但是,無論掌握多少內部數據,我們都不是內部數據的直接編製者,更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我們掌握的數據是真實、完整的。
1.4 財務分析的對象和要素
財務分析的直接對象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可以分解為會計方法、報表科目、財務比率等三項要素。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即對三項要素進行靜態和動態的分析與評價。
1.4.1 會計方法
會計方法,即財務報表編製中具體運用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會計方法的正確性、可控性、可比性,是評價會計方法是否適當的三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