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離別難(1 / 3)

這個推測不錯。嘉敏與黃保儀所談的是有關宮眷生死榮辱的大事,當然麻煩。北軍破城之日,唯死可以免辱。但如何死法?是自裁還是預先安排得有人來下手?若是決定自裁,而臨危忽又貪生,為之奈何?這些重重的疑問,嘉敏與黃保儀都無法解答,卻又非有一個結論不可,麻煩便大了。

“時候不早了,如果今天沒有定論,可以留到明天再說。”黃保儀建議,“或者,請國後自作裁斷。在我,無論如何必遵懿旨。”

“別人未見得能跟你一樣。”

“那,那就不妨先聽聽大家的想見。”

“這倒也使得。”嘉敏站起身來,“就這樣吧!”

於是嘉敏與黃保儀相偕出殿。殿庭雖然寬敞,但這一夜鬱悶無風,人數又多,加以燭火燁燁,益使人覺得熱不可當,也更增添了心頭的煩躁。

行過了繁複的儀禮,嘉敏命人為先朝的幾位老妃設座,所要宣示的大事,亦以請教先朝老妃開始。“國家遭難,情形非常不好,勤王之師,雖然已在路上,可是救不救得了金陵,實在難說得很。萬一北軍攻進城來,隻怕沒有逃處——”

話還隻說到此處,嘉敏卻已有難以為繼之苦,因為人叢中已有嚶嚶啜泣的聲音,此起彼落,聽得十分清楚。她自己也是心酸酸地想哭,就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勸大家暫抑悲懷,商議大事。

“這會兒不是傷心的時候。”黃保儀站出來為嘉敏代言,“婦人家最要緊的是名節,何況我們身受深恩,義無受辱?到那最後關頭,應該如何自處?請老妃們教導!”

七位老妃麵麵相覷,愁眉苦臉。獨獨最末一位,本為宮女,因得元宗寵幸,為李煜尊封為貞妃,慨然表示:“這又何須教導?婦人家既然名節為重,到那最後關頭,自然一死!”說著,她從懷中掏出一個小紙包,高舉一揚,“我是早就預備好了的!果真北軍淩逼,這包鶴頂紅,便是我報恩全節的憑借。”

“我也是!”人叢中有高亢的聲音,“我死也要死在宮裏!東池也就是我葬身之處。”

於是一個接一個明誌誓死,一片義烈之氣彌漫,反倒沒有人再覺得煩躁鬱悶。嘉敏十分感動,卻隻是不斷垂淚,並無任何慰勉激勵的話。

倒是黃保儀冷靜,到底也讀過書,古來節婦貞女的故事,很裝了些在肚子裏,深知戒馬倉皇之際,欲保清白,有時會力不從心,更莫說從容盡節,死得體麵。

這樣想著,心裏得了個計較,自覺可行,便悄悄說與嘉敏。嘉敏深以為然,隨即揮一揮手,讓大家安靜下來,靜聽她發言。

“我想,大局或者亦不至於壞到那樣的地步。不過,既都有了最後的打算,心安理得,亦是好事,官家必定成全大家的誌向。就怕雖存必死之心,偏偏不容你死,落在北軍手裏,身不由主。那時便又如何?”

這個推測不錯。嘉敏與黃保儀所談的是有關宮眷生死榮辱的大事,當然麻煩。北軍破城之日,唯死可以免辱。但如何死法?是自裁還是預先安排得有人來下手?若是決定自裁,而臨危忽又貪生,為之奈何?這些重重的疑問,嘉敏與黃保儀都無法解答,卻又非有一個結論不可,麻煩便大了。

“時候不早了,如果今天沒有定論,可以留到明天再說。”黃保儀建議,“或者,請國後自作裁斷。在我,無論如何必遵懿旨。”

“別人未見得能跟你一樣。”

“那,那就不妨先聽聽大家的想見。”

“這倒也使得。”嘉敏站起身來,“就這樣吧!”

於是嘉敏與黃保儀相偕出殿。殿庭雖然寬敞,但這一夜鬱悶無風,人數又多,加以燭火燁燁,益使人覺得熱不可當,也更增添了心頭的煩躁。

行過了繁複的儀禮,嘉敏命人為先朝的幾位老妃設座,所要宣示的大事,亦以請教先朝老妃開始。“國家遭難,情形非常不好,勤王之師,雖然已在路上,可是救不救得了金陵,實在難說得很。萬一北軍攻進城來,隻怕沒有逃處——”

話還隻說到此處,嘉敏卻已有難以為繼之苦,因為人叢中已有嚶嚶啜泣的聲音,此起彼落,聽得十分清楚。她自己也是心酸酸地想哭,就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勸大家暫抑悲懷,商議大事。

“這會兒不是傷心的時候。”黃保儀站出來為嘉敏代言,“婦人家最要緊的是名節,何況我們身受深恩,義無受辱?到那最後關頭,應該如何自處?請老妃們教導!”

七位老妃麵麵相覷,愁眉苦臉。獨獨最末一位,本為宮女,因得元宗寵幸,為李煜尊封為貞妃,慨然表示:“這又何須教導?婦人家既然名節為重,到那最後關頭,自然一死!”說著,她從懷中掏出一個小紙包,高舉一揚,“我是早就預備好了的!果真北軍淩逼,這包鶴頂紅,便是我報恩全節的憑借。”

“我也是!”人叢中有高亢的聲音,“我死也要死在宮裏!東池也就是我葬身之處。”

於是一個接一個明誌誓死,一片義烈之氣彌漫,反倒沒有人再覺得煩躁鬱悶。嘉敏十分感動,卻隻是不斷垂淚,並無任何慰勉激勵的話。

倒是黃保儀冷靜,到底也讀過書,古來節婦貞女的故事,很裝了些在肚子裏,深知戒馬倉皇之際,欲保清白,有時會力不從心,更莫說從容盡節,死得體麵。

這樣想著,心裏得了個計較,自覺可行,便悄悄說與嘉敏。嘉敏深以為然,隨即揮一揮手,讓大家安靜下來,靜聽她發言。

“我想,大局或者亦不至於壞到那樣的地步。不過,既都有了最後的打算,心安理得,亦是好事,官家必定成全大家的誌向。就怕雖存必死之心,偏偏不容你死,落在北軍手裏,身不由主。那時便又如何?”

這一問,問得大家悚然變色。貞妃看著手中的鶴頂紅,點點頭說:“國後開示得是!不管一包毒藥,三尺白綾,不能說死就死。總得有個自己料理自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