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秋斯每譯一部作品,都要在序言或譯後記中說明自己為什麼要翻譯這部作品,以便讀者對它的來龍去脈有更多了解。總括這些文字,秋斯讚同魯迅的文藝觀,主張為人生的文藝。這也是他鑒別作品和選材的尺度。秋斯在加德維爾等作家的短篇小說集《跪在上升的太陽下》的譯後記中,明確地說過他的這種想法:“假如有人覺得我這個看法太近功利主義,就是說,太富於社會傾向性。我隻好說一聲:
‘對不起!’因為我原就是一個俗人,從來不懂什麼叫‘為藝術而藝術’。在我眼中,文學和藝術也是一種工具。它可貴,因為它有用,因為它能指導我們趨吉避凶,活得更好一點。否則就一錢不值。”但正如世界上有人吸食毒品和販賣毒品一樣,也有人欣賞和推銷有害的作品。對於這種人,秋斯不客氣地說:“我絕對不希望他們來翻一翻我這個譯本。”
秋斯於192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理科,應聘到廣州協和神學院教書。當時的廣州到處彌漫著革命氣氛,在這裏,秋斯能閱讀公開出版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使他對西方現代文學的思想和曆史背景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對西方文學19世紀以來發生的變化,秋斯後來在《傑克·倫敦傳》的《譯者敘》中談到,19世紀最後十年間,科學的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文學,進化論的生物學,這三種現代文化“在歐洲已經有了長足發展”。秋斯把寫實主義文學看作現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比較推崇這一流脈的作品。他認為,其時“維多利亞朝的風尚已經僵化成一定的模子,更加上(19世紀末的美國)中西部道德的束縛,文學家寫不出有創見的作品。他們所寫的對象,限於可敬的中等階級或富人,善行永遠受賞,惡行永遠受罰。他們主張看人生的愉快麵,避免一切粗暴的、嚴厲的、真實的東西”。秋斯看中傑克·倫敦,正因為他是這種缺乏生命力的文學傳統的叛臣逆子,因此,“他在小說中寫社會主義,寫進化論,寫實實在在的人生,寫貧血的、纖巧的、怯避的、偽善的19世紀文學所不敢正視的一切東西。由於他那長於說故事的天才,也由於他學習前輩大家的努力,他鍛煉成一種文學技巧,足以攻下頑固分子的森嚴壁壘,也侵入了暖室一般的太太小姐的深閨。這在美國,確乎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
秋斯對傑克·倫敦文學成就的評價,可說是譯者在選材上的夫子自道。但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無論美國的傑克·倫敦、加德維爾、斯坦貝克、德萊塞、海明威,還是英國的狄更斯或俄國的托爾斯泰,他們的寫實主義小說都是秋斯後來的譯作。在當時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下,秋斯開始翻譯的是一部反映社會主義前途的小說《士敏土》。蘇聯作家格拉特珂夫的長篇小說《士敏土》是秋斯與蔡詠裳早期合作的譯本,作品描寫蘇聯內戰結束後向社會主義建設過渡時期的生活。正如魯迅為《士敏土》作圖序所言,小說中“有兩種社會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設底要素和退嬰,散漫,過去的頹唐的力”。然而,“和這曆史一同,還展開著別樣的曆史——人類心理的一切秩序的蛻變的曆史。機械出自幽暗和停頓中,用火焰輝煌了昏暗的窗玻璃。於是人類的智慧和感情,也和這一同輝煌起來了”。
(二)
秋斯每譯一部作品,都要在序言或譯後記中說明自己為什麼要翻譯這部作品,以便讀者對它的來龍去脈有更多了解。總括這些文字,秋斯讚同魯迅的文藝觀,主張為人生的文藝。這也是他鑒別作品和選材的尺度。秋斯在加德維爾等作家的短篇小說集《跪在上升的太陽下》的譯後記中,明確地說過他的這種想法:“假如有人覺得我這個看法太近功利主義,就是說,太富於社會傾向性。我隻好說一聲:
‘對不起!’因為我原就是一個俗人,從來不懂什麼叫‘為藝術而藝術’。在我眼中,文學和藝術也是一種工具。它可貴,因為它有用,因為它能指導我們趨吉避凶,活得更好一點。否則就一錢不值。”但正如世界上有人吸食毒品和販賣毒品一樣,也有人欣賞和推銷有害的作品。對於這種人,秋斯不客氣地說:“我絕對不希望他們來翻一翻我這個譯本。”
秋斯於1926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理科,應聘到廣州協和神學院教書。當時的廣州到處彌漫著革命氣氛,在這裏,秋斯能閱讀公開出版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使他對西方現代文學的思想和曆史背景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對西方文學19世紀以來發生的變化,秋斯後來在《傑克·倫敦傳》的《譯者敘》中談到,19世紀最後十年間,科學的社會主義,寫實主義的文學,進化論的生物學,這三種現代文化“在歐洲已經有了長足發展”。秋斯把寫實主義文學看作現代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比較推崇這一流脈的作品。他認為,其時“維多利亞朝的風尚已經僵化成一定的模子,更加上(19世紀末的美國)中西部道德的束縛,文學家寫不出有創見的作品。他們所寫的對象,限於可敬的中等階級或富人,善行永遠受賞,惡行永遠受罰。他們主張看人生的愉快麵,避免一切粗暴的、嚴厲的、真實的東西”。秋斯看中傑克·倫敦,正因為他是這種缺乏生命力的文學傳統的叛臣逆子,因此,“他在小說中寫社會主義,寫進化論,寫實實在在的人生,寫貧血的、纖巧的、怯避的、偽善的19世紀文學所不敢正視的一切東西。由於他那長於說故事的天才,也由於他學習前輩大家的努力,他鍛煉成一種文學技巧,足以攻下頑固分子的森嚴壁壘,也侵入了暖室一般的太太小姐的深閨。這在美國,確乎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成就”!
秋斯對傑克·倫敦文學成就的評價,可說是譯者在選材上的夫子自道。但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無論美國的傑克·倫敦、加德維爾、斯坦貝克、德萊塞、海明威,還是英國的狄更斯或俄國的托爾斯泰,他們的寫實主義小說都是秋斯後來的譯作。在當時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下,秋斯開始翻譯的是一部反映社會主義前途的小說《士敏土》。蘇聯作家格拉特珂夫的長篇小說《士敏土》是秋斯與蔡詠裳早期合作的譯本,作品描寫蘇聯內戰結束後向社會主義建設過渡時期的生活。正如魯迅為《士敏土》作圖序所言,小說中“有兩種社會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設底要素和退嬰,散漫,過去的頹唐的力”。然而,“和這曆史一同,還展開著別樣的曆史——人類心理的一切秩序的蛻變的曆史。機械出自幽暗和停頓中,用火焰輝煌了昏暗的窗玻璃。於是人類的智慧和感情,也和這一同輝煌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