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顯得草率的書,本不在我的出版計劃之列,理由是,這些能看到的觀點、框架和材料,還處在某種零星和散亂的狀態。事實上它應該是我的一個研究項目,我試圖從洋務運動開始,沿著官商結合的路徑,來分析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曆史生態和當下生態。我想象中的成果,應該是基於史料文獻的整合,而不是某種情緒性和觀念性的表達。當然,我也希望我能就當下中國企業發展的現實,做一些詳細的田野調查;畢竟百年以來,中國企業發展最為壯觀的年代,是1978年之後。忽略了這個現實觀照,那種在曆史裏尋找碎片的工作,就顯得沒有學術意義。如此,在過去的兩年之內,我和中國最風光的一批企業家們進行了長談;而我訪談的主要方法論,正是官商結合的社會模型和企業模型。必須承認,我所聽到的企業家話語,是深刻的、現實的,同時也是真誠的。即使是一些單純的訪談稿,這些企業家的話語,可以說也是價值連城。我相信以後做企業研究的學者們一定會關注到這些鮮活的材料,我也相信,今天與我們同行的其他企業家,也會在這些話語裏找到營養。正是基於上述理由,陸新之先生建議我提前將這樣的訪談稿出版成書。他說我們的工作應該具有當下的建設意義,那種試圖在曆史書堆裏刨營養的做法,留給以後,等我們垂垂老矣,再來深耕不遲。
所以,第一要感謝的是陸新之先生,沒有他的鼓動,這本書沒有可能麵世。
我還要感謝中國企業家論壇的秘書長張洪濤先生,兩年以來,他為我采訪企業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沒有他的支持,我無法完成這樣的工作。李紅兵、陳亞男小姐為我聯係采訪、錄音整理做了大量工作,謝謝她們。
蘇小和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