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戲曲(1)(1 / 3)

§§§引言

我國各民族、各地區的戲曲藝術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昆曲、評劇、秦腔、晉劇、贛劇、漢劇、徽劇、豫劇、河北梆子、川劇、越劇、粵劇、滬劇、柳子戲、潮劇、桂劇、黃梅戲、雲南花燈、壯劇、揚劇、湘劇、錫劇、瓊劇、藏劇、新疆曲子劇、黔劇、蒲劇、莆仙戲、閩劇、隴劇、梨園戲、淮劇、二人台等60多種。

中國戲曲包括曲牌體戲曲劇種、板腔體戲曲劇種、板牌混合體戲曲劇種、少數民族戲曲劇種、儀式性戲曲劇種、傀儡戲曲劇種等。

§§§第一節戲曲演唱與觀賞習俗

一、戲棚與戲台

廣東粵劇早期的演出場所為臨時搭紮的戲棚和固定的戲台。早期戲棚內設置神像、安放神壇供奉神明。香港的戲棚大多在神誕和佛誕演神功戲,以供奉神明和酬神等。固定戲台一般都建在廟宇對麵,以便為神靈唱戲。富豪之家一般都自設戲台,招聘私人戲班。

戲台以底景分幕前幕後。兩側出入口稱為虎度門。戲台貼近觀眾席的部份稱為台口。觀眾看到台口的左邊就是棚麵的位置。棚麵後麵就是把子箱。鄰近把子箱的虎度門的底景位置稱呼為師傅位。師傅位的幕後部分的對麵就是提綱。幕後除了一道長走廊,盡是箱位,走廊盡頭就是大棚箱位。從觀眾的角度,左邊稱為雜邊,放的是雜箱;右邊稱為衣邊,放的是衣箱。

虎度門又稱為“渡古門”,因“渡”與古字“度”相同,即渡過之意。因為以前演員所扮演的都是已故的曆史人物,所以外江班稱之為“鬼道門”。在虎度門附近的“提綱位”上貼上的是一道“提綱”,是開戲師爺把故事、場次、鑼鼓、排場、角色的分配等簡略地寫上,作為提示之用。

傳統的戲台沒有繁複的實景,全靠演員用身段和做手配合曲詞來塑造劇目的活動空間。觀眾通過演員的表演加以想象體會。如《金山寺》中所用的水旗、雲片,表現波濤洶湧;《遊園驚夢》中花燈把杜麗娘“因情成夢”的夢境形象化、浪漫化、莊嚴化。運用兩麵旗幟來表現坐車,用做手來表達策馬、開門。早期粵劇戲台沒有布景,戲棚隻掛一幅布幕。很多時候利用一桌兩椅位置的變化,象征不同景物,例如公堂、城牆、山丘等。20世紀初,粵劇受話劇的影響,開始出現利用布類材料製作成的“軟景”,在大帆布上繪畫城門、花園、宮殿,山林、河岸等景物,掛在天幕做布景。

二、供奉梨園祖師

舊時戲曲班社都供奉梨園祖師唐玄宗李隆基、或者老郎神。而河北定州秧歌則奉該劇創始人蘇軾為祖師。劇團把祖師像畫在布軸上,或縫製布偶,放在最好的箱內,裝車先裝放祖師像的箱子。行車先行裝有師祖像的車。到一個新台口,裝好台後,把祖師像張掛或放在後台中央,設上香案,班主帶領全體演職員向祖師磕頭,主事人點上三炷香,念道:“老爺皇封,神力無窮,驅走凶惡,保佑順利。”念畢,插上香,演員們站起,儀式結束,演員方可化妝開戲。演員上場前還在向祖師作揖拜謝,保佑演出順利。

三、祭台

祭台也是戲曲班社的傳統習俗。祭台有兩種情況。一是趕上新建成的劇場,第一場演出前要祭台,方法是:提隻白公雞,在台上用刀剁掉雞頭,把雞血灑在戲台上,祭祀祖師,清除凶神,保佑演出平安。二是遇上白虎台時要祭台,坐東朝西的戲台稱白虎台,是凶神鬧事的戲台。祭台時首先讓唱花臉的演員用刀搶把子在舞台四角挑一挑,叫挑四角,然後用白公雞血灑台,祭祖師。有時遇特殊情況,叫拜四方,不叫祭台。戲班在新的一年開始演出後,如果趕上第四個台口正好是白虎台,應拜四方,這預示當年要發財,劇團要開宴,同慶共賀吉祥平安,走運發財。戲班到一個新台口,第一場戲開演前要祭神,方法是:主事人奉著“疏”,後麵跟著戲班裏扮好的幾個角色,在神位前行禮、焚疏,然後這幾個角色對著神位唱幾句詞,樂器演奏一下,神棚外就點起鞭炮來。禮畢之後,敲三通鑼鼓,才開始演戲。

四、寫戲、唱戲與瞧戲

民間請劇團,俗稱寫戲。民間請劇團、或由本村村民自己唱戲,大致有五種情況:一是秋後和春節期間的慶豐收戲和為村民娛樂而唱戲。經濟條件好的村莊每年正月由村集體積累中出錢請劇團唱戲,活躍村民的春節文化生活。河北省承德市寬城縣舊時秋天如收成好,村中要請皮影團演唱,這叫秋菜影。如今則有慶典戲和促銷演出戲劇歌舞。二是廟會娛神戲。舊時,各地城鄉一些較大廟宇對麵,一般都建有戲樓(亦稱戲台、廟台),每逢廟會時,都要請劇團唱戲。例如河北省獻縣百草山天齊廟每年農曆三月初八廟會時,都要請劇團唱戲,獻縣萬春山藥王廟農曆四月十二廟會時,一般都請劇團唱戲;求雨成功時也要唱謝神戲。三是願戲。舊時人們或因疾病痊愈,或因喜得貴子,或因生意興隆,科舉高中,事先曾求某神保佑並許下誓願時,就要唱還願戲,即願戲。願戲有真正搭台請劇團唱大戲的;也有在廟會上、神殿外的願戲,即請兩三個曲藝人在神前擺弄幾個姿態,唱幾句唱詞,就算唱了一出願戲。在農村,舊時有請皮影團演出的,這叫“願影”。在廟會上,還有的大戶人家上一出大戲的布施,比如在邯鄲縣一些村莊廟會戲台旁貼著“×××捐款350元,捐戲一出”。四是喪葬戲。在農村,有的人家死了老人,叫喜喪,家庭經濟條件好的要請劇團唱戲或唱皮影。老人去世三周年時,有的也要唱大戲。五是舊時的私人堂會戲,為某人祝壽等事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