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什麼是中國,什麼是中國文化?什麼最能代表中國,什麼最能代表中國文化?

自從一個多世紀之前與西方世界接觸開始,這個問題就困擾著無數中國的外交家和西方的漢學家。西方人對與希臘、羅馬截然不同的中國文化有一種因距離而產生的美感,他們稱中國為“神秘的東方”。

中國是神秘的東方,而在神秘的中國,最為神秘的就是被稱為“天子”的皇帝,皇帝又常年居住在一個充滿了神秘的宮城之中——紫禁城高高的紅牆,使得皇帝分外神秘。

不錯,正是這座被稱為“紫禁城”的故宮,在兩種文化交流、碰撞的時刻,給人以最直觀、最表象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故宮,隻有故宮,才能稱得上兼備了中國建築的藝術性與文化性,同時又給人以強烈的曆史感和現場感的“中國製造”,稱得上是中國的標誌之一。如果說中國傳統的文化都集中在封建時代的禮樂文明之中,那麼禮樂文明最集中的體現正是故宮。

故宮不但是禮樂文明的縮影,更是中國建築文化的縮影。故宮兼備了樓閣、園林、門庭、院落等方麵的典型性,是中國傳統的經典案例。

易中天教授說過,大大小小的門是了解北京的鑰匙,筆者對此深有同感。我覺得,故宮也足以成為了解中國曆史、中國文化、中國皇帝與中國政治的樞紐,簡言之,故宮,就是了解中國的指南針。

雖然如此,我們通過故宮了解中國,還是有很多需要麵對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故宮本身就包含了許多的不解之謎,許多的曆史玄機。如果不解開這些謎,不能將這些曆史玄機作出合理的解釋,也許這珍貴的指南針不會引你進入領略中國文化精髓的殿堂,反而會將你引入歧途,讓你困惑不已。

森嚴的故宮內,幾個平民百姓為什麼來去自如?故宮最著名的“三大殿”為何不種樹,又為何總是毀於火災?雍正皇帝為什麼要把寢宮從乾清宮遷到養心殿,養心殿“垂簾聽政”到底用的是珠簾還是布簾?順治和同治兩位皇帝的英年早逝,究竟是“死於天花”還是另有隱情?對汗牛充棟的國寶,故宮采取了怎樣的保護措施?清朝皇帝如何在秀女中選出妃子,秀女們的命運又將如何?

要了解中國,應該先了解故宮,要了解故宮,必先解開故宮之謎。對於這些故宮中的謎題,本書從最翔實的資料入手,用最平實的語言為您講述最真實的曆史,用最專業的精神為您解釋最生動的實例。

了解中國,接觸傳統,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興趣。本書的最大特點,就是為讀者走近故宮、體驗故宮作一個趣味性的導讀。故宮是讀不完的,但我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感受故宮、體悟故宮的一把鑰匙,帶你打開故宮的心扉,走入傳統中國的心靈。

編者

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