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與安祿山並肩作戰的還有史思明,這個人其實也不是漢人,營州寧夷州突厥雜種胡人也。
史思明原名叫窣幹,小時候長得歪瓜裂棗,沒個人樣,瘦弱不堪,頭發幾乎掉光,駝背,肩膀不一般齊,一個肩膀莫名奇妙的高,眼睛鼻子長得都不周正,總之是個不招人待見小孩的模樣。不過長大後,變得好看了一些,女大十八變,男大其實也能十八變。
後來史思明也投奔到張守珪的麾下,張守珪給他起了名字“思明”,史思明!
從此安祿山與史思明並肩作戰,並在二十年後攪動了盛世唐朝。
不過安祿山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風順,在張守珪的手下他還是吃了很多苦,由於張守珪嫌他胖,因此安祿山從來不敢多吃,每頓飯隻敢吃個半飽,每天都覺得餓,但是仍然不敢多吃。
餓著肚子的安祿山還是保持了驍勇能戰的傳統,並逐漸贏得了張守珪的信任,幾年後,張守珪收安祿山做了養子,安祿山有了靠山。
有了靠山的安祿山從此扶搖直上,不過幾年後又遇到一道坎,又差點死掉一回。
公元736年,奚族和契丹族叛亂,安祿山受命討伐,然而這一次安祿山卻一敗塗地,幾萬人出征,全軍覆沒,安祿山隻帶了十幾個人跑了回來。
喪師辱國,按律當斬!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念及安祿山以往有功,存心想留安祿山一命,於是便讓人把安祿山押往長安,同時給朝廷寫了呈文,把前因後果說明了一番,是殺是留,朝廷說了算!
最先看到呈文的是中書令(宰相之一)張九齡,就是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那位。
張九齡一看呈文,再一看安祿山的長相,心中大叫一聲不好,此人有反相,將來亂幽州者必定是這個胡人,還是早殺為好!
張九齡在呈文上簽上了自己的意見:殺!
然而,等到呈文遞到皇帝李隆基那裏時,事情有了180度的轉彎,李隆基看過張守珪的呈文後,反而覺得安祿山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能殺!
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吧,免除官職,以普通一兵的身份隨軍效力!
張九齡急了,這個人不能留,留下必為禍患。
李隆基搖搖頭,你別老拿王衍和石勒說事,不要枉害忠良!
王衍和石勒是怎麼回事呢?
王衍是西晉的高官,在石勒還是少年的時候,兩人曾有一次偶遇,王衍一看石勒的麵相大吃一驚:將來亂天下者必是此人!
為了將禍患消滅在萌芽之中,王衍派人去找石勒,然而卻沒有抓到,石勒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數十年後,石勒果然造反,建立了“後趙”國,而王衍最終也死於石勒之手。有意思的是,當王衍落入石勒之手後,居然反過頭來向石勒獻媚,勸石勒早日稱帝。石勒對這個以清談聞名的高官並不感冒,他把王衍安排到一個石屋裏,他打心眼裏煩這個人。
此時與安祿山並肩作戰的還有史思明,這個人其實也不是漢人,營州寧夷州突厥雜種胡人也。
史思明原名叫窣幹,小時候長得歪瓜裂棗,沒個人樣,瘦弱不堪,頭發幾乎掉光,駝背,肩膀不一般齊,一個肩膀莫名奇妙的高,眼睛鼻子長得都不周正,總之是個不招人待見小孩的模樣。不過長大後,變得好看了一些,女大十八變,男大其實也能十八變。
後來史思明也投奔到張守珪的麾下,張守珪給他起了名字“思明”,史思明!
從此安祿山與史思明並肩作戰,並在二十年後攪動了盛世唐朝。
不過安祿山的日子也不是一帆風順,在張守珪的手下他還是吃了很多苦,由於張守珪嫌他胖,因此安祿山從來不敢多吃,每頓飯隻敢吃個半飽,每天都覺得餓,但是仍然不敢多吃。
餓著肚子的安祿山還是保持了驍勇能戰的傳統,並逐漸贏得了張守珪的信任,幾年後,張守珪收安祿山做了養子,安祿山有了靠山。
有了靠山的安祿山從此扶搖直上,不過幾年後又遇到一道坎,又差點死掉一回。
公元736年,奚族和契丹族叛亂,安祿山受命討伐,然而這一次安祿山卻一敗塗地,幾萬人出征,全軍覆沒,安祿山隻帶了十幾個人跑了回來。
喪師辱國,按律當斬!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念及安祿山以往有功,存心想留安祿山一命,於是便讓人把安祿山押往長安,同時給朝廷寫了呈文,把前因後果說明了一番,是殺是留,朝廷說了算!
最先看到呈文的是中書令(宰相之一)張九齡,就是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那位。
張九齡一看呈文,再一看安祿山的長相,心中大叫一聲不好,此人有反相,將來亂幽州者必定是這個胡人,還是早殺為好!
張九齡在呈文上簽上了自己的意見:殺!
然而,等到呈文遞到皇帝李隆基那裏時,事情有了180度的轉彎,李隆基看過張守珪的呈文後,反而覺得安祿山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能殺!
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吧,免除官職,以普通一兵的身份隨軍效力!
張九齡急了,這個人不能留,留下必為禍患。
李隆基搖搖頭,你別老拿王衍和石勒說事,不要枉害忠良!
王衍和石勒是怎麼回事呢?
王衍是西晉的高官,在石勒還是少年的時候,兩人曾有一次偶遇,王衍一看石勒的麵相大吃一驚:將來亂天下者必是此人!
為了將禍患消滅在萌芽之中,王衍派人去找石勒,然而卻沒有抓到,石勒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
數十年後,石勒果然造反,建立了“後趙”國,而王衍最終也死於石勒之手。有意思的是,當王衍落入石勒之手後,居然反過頭來向石勒獻媚,勸石勒早日稱帝。石勒對這個以清談聞名的高官並不感冒,他把王衍安排到一個石屋裏,他打心眼裏煩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