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曆史人物與仙人傳說(2 / 2)

張良既然得黃石公謫傳,自然沾染了仙氣。加以他入關後多病,便向劉邦表示:“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鬆子遊耳。”據說,得兵書13年後,張良隨劉邦路過濟北,果見一黃石,便帶回奉祀,逝世時,與之同葬,共享家人祭掃。

仙話數量之多,難以統計,總體上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飄逸的、詩意的境界、豐富的想象、民族的凝聚力及人情味、道德感等,都有影響,屈原、陶淵明、李白等等的作品可為證。限於篇幅,隻能介紹少數幾位曆史人物與仙話的關係,略窺早期仙人傳說的某些特點。

偃師是一位能工巧匠,他所做的人跟真人一樣,能唱能舞,受到穆王的稱讚,便把他帶回了皇宮。穆王西行,還有人向他獻一尺長的玉刀,切玉如切泥;有獻夜光杯的;又傳說,連雨三月,穆王吹起了笛子將雨止住……總之,這不是曆史上的那位穆王,而是一位奇遇奇事不斷的傳說化了帝王。他最大的奇遇是與西王母的會見。他對西王母畢恭畢敬,手執白圭和玄璧,獻上彩色絲帶三百純。西王母設宴款待,雙方用歌對答。穆王離開後,走到弇〔yan演〕山之上,把這段會麵的事用銘文刻在那裏,並改名為“西王母之山”。(見《穆天子傳》、《十洲記》、《拾遺記》等)後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把穆天子仙化,說他與西王母吃一種黑棗,這種棗一百年才熟一次果實,有二尺長。又說他與西王母歡歌以後,升雲而去,或西王母親自到穆王之宮,一同升雲而去。這其間,已經是神話與後世道教神仙可成思想的混合體。

周代穆王繼位時已經50歲了,在位55年而崩,是古代的長壽帝王。也許因為他長壽,後世便有周穆王遊行四海,見到了帝台的西王母;有的說穆王西巡,有偃師求見;有的說他與西王母一同成仙而去等等。

東周還沒有道教,哪來的道士,可見是後人為傳道需要所編。黃石公演化而來的赤鬆子,又被稱為“赤鬆黃大仙”,被東南沿海一帶所敬奉,並由此傳入東南亞一帶。香港、澳門對黃大仙尤其信仰,香火極盛。

扁鵲是被同行出於嫉妒而刺死的。死後,人們緬懷他在醫藥方麵的貢獻,將他奉為藥王之一。宋仁宗景祐元年,又追封扁鵲為“靈應侯”,並修了廟。民間傳說,藥王祠前有地數畝,病者掘土即能治病。人們有求必應,應則必靈。

這位神秘的長桑君,可能便是當時的隱士、方士兼神仙家。扁鵲因為曾服過長桑君的藥,30日以後,不但能看到人的內髒,而且他的視力還能穿透牆壁。他便成了傳說中服過仙藥的仙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