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體係初步建立,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取得突破,在多領域取得引領性研究成果。
——人工智能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高端。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慧城市、智能農業、國防建設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萬億元。
——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係,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
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形成較為成熟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體係。在類腦智能、自主智能、混合智能和群體智能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人工智能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占據人工智能科技製高點。
——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社會治理、國防建設各方麵應用的廣度深度極大拓展,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係統、支撐平台和智能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端產業群,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形成一批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和政策體係。
(四)總體部署。
發展人工智能是一項事關全局的複雜係統工程,要按照“構建一個體係、把握雙重屬性、堅持三位一體、強化四大支撐”進行布局,形成人工智能健康持續發展的戰略路徑。
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係。針對原創性理論基礎薄弱、重大產品和係統缺失等重點難點問題,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和關鍵共性技術體係,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壯大人工智能高端人才隊伍,促進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形成人工智能持續創新能力。
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征。既要加大人工智能研發和應用力度,最大程度發揮人工智能潛力;又要預判人工智能的挑戰,協調產業政策、創新政策與社會政策,實現激勵發展與合理規製的協調,最大限度防範風險。
堅持人工智能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特點和趨勢,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技術供給和市場需求互動演進,以技術突破推動領域應用和產業升級,以應用示範推動技術和係統優化。在當前大規模推動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同時,加強麵向中長期的研發布局和攻關,實現滾動發展和持續提升,確保理論上走在前麵、技術上占領製高點、應用上安全可控。
全麵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以人工智能技術突破帶動國家創新能力全麵提升,引領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進程;通過壯大智能產業、培育智能經濟,為我國未來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經濟繁榮創造一個新的增長周期;以建設智能社會促進民生福祉改善,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工智能提升國防實力,保障和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