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二十三年,已經五十八歲的萬貴妃一次因小事怒打宮女,哪知因身體肥胖,一口氣沒喘上來,暈了過去,從此再也沒有醒過來。憲宗為此茶飯不思,輟朝七日。從此鬱鬱寡歡,經常長籲短歎:“萬侍長去了,我還能呆多久呢?”沒過幾個月,憲宗在憂愁中隨萬貴妃逝去,終年四十歲。
明憲宗為何獨寵萬貴妃
明憲宗朱見深,原名朱見浚,英宗土木堡之變後,兩歲的朱見浚就被孫太後立為太子。誰知命運與他開了個玩笑,他的叔叔景泰帝即位後,隨著政局的逐漸穩定,就開始考慮如何廢掉他,用自己的兒子取而代之。
經過一番精心地謀劃,朱見浚被廢為沂王。但是上天好像隻垂青於他,此後不久先是立為太子的朱見濟早夭,然後是著名的“奪門之變”,這樣不僅他的父親奪回了皇位,他的太子之位也失而複得,他父親改元天順,也將他改名朱見深。但由於幼年卷在皇位之爭的漩渦中,朱見深精神壓力非常大,留下了口吃的毛病。
可能與小時候的遭遇有關,憲宗生性懦弱,什麼事都很依賴萬氏。或許過早地經曆政治上的險惡,給憲宗心上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陰影,憲宗始終有一種不安全感。因此他覺得有錦衣衛、東廠這兩個特務機構還不足夠,又增設了西廠,來刺探情報。
傳說,萬氏在憲宗身邊,經常是戎裝打扮,憲宗十分喜歡。眾人推測,憲宗之所以喜歡戎裝打扮的萬氏,是因為這樣的萬氏會給憲宗帶來更多的安全感。
憲宗因為有點口吃,不喜歡見生人。但是皇帝要上“經筵”,這是祖宗定下的規矩,懦弱的他當然不敢違反。每次上課,他坐在位子上,任憑翰林院的講官怎麼問難,他總是一言不發,似聽非聽。講官對此毫無辦法。下課之後,按例皇帝要留講官們吃飯,以示尊師之意。這次皇帝總是要開口,憲宗就隻講一句:“先生吃酒飯!”憲宗的這些心理,從小照顧憲宗長大的萬貴妃當然知道,這也是萬氏以後雖年老色衰,但卻始終受寵的原因。
憲宗朱見深十八歲即位時,萬氏已經是三十五歲了,半老的她依然風情不減,而且更加懂得迎合帝意。
因為深得憲宗喜愛,憲宗幾次想立萬氏為皇後,但阻力很大,臣子一致認為,舉國上下都不會同意一個大皇帝十八歲的隨侍宮女來母儀天下。因此,萬氏到死也隻是得了一個貴妃的封號,可在皇帝的心中,萬氏的地位與皇後是一般無二的。憲宗待萬貴妃也與別人不同,叫她“萬侍長”。
成化二十三年,59歲的萬貴妃病死,憲宗朱見深悲痛萬分,為她輟朝七日,並打破皇妃不得入葬陵區的常規,在蘇山腳下,為她修建了一座規模巨大的陵墓,以慰藉愛妃的在天之靈。這就是後來被人們所熟知的萬娘墳。
盜墓過程
萬貴妃很幸運,死在成化皇帝朱見深的前麵。作為皇帝最寵愛的妃子,她被朱見深安葬在十三陵陵區。
在今天定陵西南約兩公裏處的蘇山腳下,有一占地約兩萬平方米的陵園,即是萬貴妃墓。墓碑雕雲鳳紋,中間一個“萬”字符,且寄吉祥之意,真是寵盡於身後!明末的沈德符曾感歎地說:“婦人以纖柔為主,萬氏身體肥胖,與纖弱相反,而獲異眷,就像楊玉環得寵於唐明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