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想衝出去,姚奶奶不知道從哪裏出來,一把拉住了姚明珠,“別追了,已經走了好會兒了。你爸爸送走的,估計這會兒你爸就該回來了。”
姚奶奶和姚傳崧人老了睡不著,田兆明離開的時候,他們是醒著的。隻是倆人起來出了房門時,外麵已經沒有姚耀榮和田兆明的身影了。想著離別傷感,否則兆明就不會悄悄地離開,於是倆人就沒有追出去,免得辜負了田兆明這番好意。隻是後麵倆老人也沒有睡覺了,進了廚房做起了早飯。
“走了?走了?”姚明珠有些難過,更是不敢置信,兆明哥離開竟然不通知她一聲。
“嗯,走了。”姚奶奶說,“兆明也是怕你難過。好了,天還早呢,你趕緊回去再睡一回兒。”如今村裏不是很忙,大家不用出早工的。
姚明珠有些呆呆的。
姚傳崧從廚房走了出來,“阿珠,別難過了。兆明是做研究的,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應該不會被派到戰場上去的。你可得保重好自己呀,六兒可要靠你的。”
說到六兒,屋裏立刻傳來了孩子呀呀呀的哭聲。
姚明珠頓時驚醒過來,來不及傷感就跑進了屋子。抱起六兒,撩開了衣服開始喂奶。一番忙了下來,田兆明離開的傷感也在瑣碎的日常中慢慢淡去。而後開始了養娃的生活,同時姚明珠也把自己以前在工程隊的學習也撿了起來。
姚傳崧也忙碌地整理起了教案。
田心半歲後,姚明珠帶著一起去了安市,同時去的還有姚奶奶和爺爺姚傳崧。
祖孫住在了姚傳崧在學校分的屋子。姚奶奶白日帶著重孫女田心在家裏做做飯。姚明珠則開始上學。
工農兵大學招收的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所以就有一年的文化課補習,主要是語文,數學和英語。姚明珠以前是上到了初中,對於文化課的補習還是能輕鬆應對。隻是把精力放在了英語上。她以前上的外語是俄文,但隨著俄國解體,俄語慢慢在國內消失。如今提起俄文書籍還會被當做反動人士。
英語開始難,不過學會技巧後,姚明珠也能輕鬆自如,感覺比俄文好學。而同時,姚明珠在爺爺姚傳崧的幫助下,自學了高中的課程。
第一年文化課後,姚明珠靠了全校第一。學校獎勵了二十斤的棉花票和一張工業劵以及一個獎狀。
姚明珠把棉花票用了,換回的新棉花給女兒田心做了襖子,給奶奶做了一個手套。
第二年的專業課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姚明珠花了全身精力投入了學習中。不過還好,學習不懂的可以回來問爺爺。不過學到第三年時,學校從國外弄了一套專業的書籍回來,特意請人翻譯成了中文。
隻是書中用到了很多其他的公式和運算,姚傳崧也開始吃不消了。學校的老師也對書中的公式和運算摸不清頭腦。學校隻能請外籍老師,可如今在國內想找個好點的外籍老師非常困難。於是,一些人提到以前在蘇國留學過的人員。
姚傳崧想到了張美華,在學校會議時提了出來。
張美華是安市人,還是前公安局副局長的兒媳婦,學校也有一部分老師記得。隻是張美華定的是敵寇分子罪名,這個罪名想要除去,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關鍵是要看誰辦這事。
姚傳崧回家跟姚明珠談起了張美華的事情。
姚明珠也覺得張美華適合,當初她在工程隊工作的模樣如今還清晰的記得。何況家裏的雙胞胎已經六歲了。因為倆孩子喜歡讀書,去年就送到了紅旗小學的學前班學習了。
姚明珠父母一直用心地教導著兩個孩子。可因為不是親生父母的關係,倆孩子還是有些敏感。姚明珠每年寒暑假會回姚家村,那時一般都是她帶著雙胞胎和六兒。
國華一直以來對姚明珠比較依戀,而秀秀則喜歡奶奶和母親。孩子明年就要上小學,若是張美華能回來,對孩子來說也是好事。畢竟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父母給孩子的感覺。
“爺爺,張美華的事情會不會牽扯到你?”姚明珠有些擔憂。
姚傳崧沉默了會說,“阿珠,你有沒有發現這兩年對下放改造的人寬鬆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