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想這事兒今天也急不過來,另找機會再說吧。便走出廚房喊上唐雲要去接爺爺奶奶。

出了大門唐雲卻說要把背籮拿回家,父母不在家要順便查看一下家裏的灶台火,一會兒再過來。

於是唐嘉木就一個人走向了村子的中央。爺爺家和奶奶家都在村子中間位置,那裏也是唐慶國兄弟三人沒分家之前的老宅子所在地。

當年大伯結婚生子後,一家人在老宅子旁邊又蓋了一棟房子,分給大伯,奶奶跟大伯住。後來唐慶國結婚生了唐嘉木,又麵臨著分家過日子。

分家之前占地雖然不算小,但要再蓋一棟樓卻又蓋不下,周圍都是鄰居,也沒辦法拓展,隻得在村頭劃出一塊玉米地,在那裏蓋一棟小樓,唐慶國一家三口才搬了過去。

唐嘉木從小就記得他家那棟小樓隻有大伯和叔叔家的三分之二大,屋頂也沒用瓦片,而是用木片和稻草紮起來鋪蓋在上麵的,一開始還沒事,但過個一兩年就不頂用了,雨季的時候還會漏雨,日子差點過不下去。

還是有一年唐慶國把家裏的年豬賣了,到大隊的瓦廠買了瓦,才把屋頂修好。那一年隻能看別人家殺年豬看別人家吃肉,李秀英看著兩個孩子直掉眼淚。

當初分家也是趕巧,老大唐慶明最先結婚生子,分出去時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當時還沒包產到戶,考慮到分出去後會很困難,所以就讓老太太跟他們過,一來可以幫忙照看孩子,二來多一個勞動力也能多掙點工分。

輪到唐慶國和李秀英生了唐嘉木後,情況就有所不同,老三唐慶春還沒成家,不可能讓他一個人出去過,老頭子也得跟著老三,還要給他娶媳婦呢。這樣一來就隻能唐慶國一家搬出去,而他們家人口少所以房子也蓋得小。

最不走運的是當時已經包產到戶好幾年,大隊裏的瓦廠也不常燒磚燒瓦,隻在村裏幾家人同時有需要的時候湊夠一定數量才燒,於是沒湊到數的唐慶國家就用木片蓋了屋頂。

經過了三四年的艱苦努力,他們家才把條件慢慢趕上來,雖說日子過得不算好,倒也不比別人家差。唐雲家的情況也類似,兩家又離得近,所以兩家關係格外的好,經常互相幫忙互相照應。

……

胡思亂想地回憶著,眼看就要到爺爺奶奶家了。

就要跟爺爺奶奶見麵了!唐嘉木有點激動,隻覺得心怦怦直跳,爺爺奶奶的養老問題是他下決心要解決的頭一件大事。

他心想這事兒今天也急不過來,另找機會再說吧。便走出廚房喊上唐雲要去接爺爺奶奶。

出了大門唐雲卻說要把背籮拿回家,父母不在家要順便查看一下家裏的灶台火,一會兒再過來。

於是唐嘉木就一個人走向了村子的中央。爺爺家和奶奶家都在村子中間位置,那裏也是唐慶國兄弟三人沒分家之前的老宅子所在地。

當年大伯結婚生子後,一家人在老宅子旁邊又蓋了一棟房子,分給大伯,奶奶跟大伯住。後來唐慶國結婚生了唐嘉木,又麵臨著分家過日子。

分家之前占地雖然不算小,但要再蓋一棟樓卻又蓋不下,周圍都是鄰居,也沒辦法拓展,隻得在村頭劃出一塊玉米地,在那裏蓋一棟小樓,唐慶國一家三口才搬了過去。

唐嘉木從小就記得他家那棟小樓隻有大伯和叔叔家的三分之二大,屋頂也沒用瓦片,而是用木片和稻草紮起來鋪蓋在上麵的,一開始還沒事,但過個一兩年就不頂用了,雨季的時候還會漏雨,日子差點過不下去。

還是有一年唐慶國把家裏的年豬賣了,到大隊的瓦廠買了瓦,才把屋頂修好。那一年隻能看別人家殺年豬看別人家吃肉,李秀英看著兩個孩子直掉眼淚。

當初分家也是趕巧,老大唐慶明最先結婚生子,分出去時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當時還沒包產到戶,考慮到分出去後會很困難,所以就讓老太太跟他們過,一來可以幫忙照看孩子,二來多一個勞動力也能多掙點工分。

輪到唐慶國和李秀英生了唐嘉木後,情況就有所不同,老三唐慶春還沒成家,不可能讓他一個人出去過,老頭子也得跟著老三,還要給他娶媳婦呢。這樣一來就隻能唐慶國一家搬出去,而他們家人口少所以房子也蓋得小。

最不走運的是當時已經包產到戶好幾年,大隊裏的瓦廠也不常燒磚燒瓦,隻在村裏幾家人同時有需要的時候湊夠一定數量才燒,於是沒湊到數的唐慶國家就用木片蓋了屋頂。

經過了三四年的艱苦努力,他們家才把條件慢慢趕上來,雖說日子過得不算好,倒也不比別人家差。唐雲家的情況也類似,兩家又離得近,所以兩家關係格外的好,經常互相幫忙互相照應。

……

胡思亂想地回憶著,眼看就要到爺爺奶奶家了。

就要跟爺爺奶奶見麵了!唐嘉木有點激動,隻覺得心怦怦直跳,爺爺奶奶的養老問題是他下決心要解決的頭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