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中國33歲》一書,準確地說是一本旅行訪問劄記。我想,對許多人,包括我自己來說,這本書是一個念物─為已成過去的2008年。

在所有的采訪稿裏,我使用了大量的受訪人原聲實錄。因為個人希冀各種思想或感言的呈現,更客觀,也更真實。

同時,鹹信各位受訪人的情思,與我個人的眼光,亦能彼此映照,互為表裏。

某種意義上,我視各位受訪人為本書的共同作者。

感謝這個訪問活動及本書的策劃人孫群,感佩他長期以來的人文關懷。

感謝具體關懷此事的吳文錦與丁工先生,是二位鼎力支持並協調了這次訪問。

在我走過的那些城市,還有若幹名字是不能忽略的,因為他們具體承擔起支援我在各地行動的工作,是他們與我無保留地分享充分的私人資源,這對於吸納更多更具建設性的思想極具意義─他們是:金宜、陶曉智、柳湛、胡怡凡、文健、黃建敏、張路、廖建鋒和陳梅群。

我的摯友陳燕飛,作為本書設計,他很好地把握並還原隨這些圖文而來的內在情緒。

本書使用的圖片,個別非本人攝錄者已作署名。而“暢言嘉賓”部分影像,由受訪人個人提供。

“新聞日記”部分內容,援引自兩岸三地各新聞媒體網絡站點。

陳新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