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方的死因,直接導源於四川保路風潮。民營的鐵路被收歸國有,且出賣與外人,從中又抽取回扣,政府大張巧取豪奪之幟。這個政策的出台,又直接生發於盛宣懷。5月份,清廷聽從郵傳部大臣盛宣懷的主意,下決心將四川、湖北、廣東鐵路收歸國有,以端方為川漢粵鐵路督辦。說收就收,此前四川民眾投入的股本一分不退。本來農民的血汗錢,有的甚至賣兒賣女投入管督商辦的鐵路修築,現在血本無歸,生計茫茫,那就隻有自殺或拚命了。
端方入川之際,正值趙爾豐當政。兩個人都看好總督的位子,一個守,一個攻。端方把保路風潮的責任算在趙氏頭上。為奪得要津,端方為民眾所做開脫,尚屬實情。對民間頗能理解,對皇朝來說,則屬於典型的第二種忠誠。趙爾豐也沒有閑著,他也上疏數落端方,指摘端方並不直接從陝西入川,反而跑到重慶去做迂回,成都周邊的土匪蜂起,等他來剿,他又不來。這樣,大員之間的火拚已經到了“上綱上線”的地步,且無限上綱,足以致命。
端方到重慶時,其寓所大門被人乘夜貼紙書對聯一副:端要死在江南館,方好抬出通遠門。藏其名於上下聯之首,江南館乃城中奢華之地,而通遠門外則為叢葬之所。聯語透著威脅,詞為不祥之兆。
盡管端方在後來的某些學人看來也屬開明,但他此時仍然手持重器,即國家機器最鋒利的一端,向他索命的人至少想到了一個曆史問題,那就是徐錫麟的慘死。1907年,端方直接指揮殺害徐錫麟。7月初,清廷偵探在上海捕獲黨人葉仰高,端方派員酷刑訊審,得知打入官場之黨人名單。徐錫麟知事已迫,乃決計刺殺恩銘。徐錫麟被捕獲後,端方率先給安徽地方首長馮煦一通電文,要他速將徐錫麟斬首。馮煦是江蘇出身的江南才子,他不願對徐錫麟下此毒手,但也沒有辦法。恩銘家屬申請將徐錫麟挖心剖肝,炒食以祭祀恩銘,端方也予以批準。
晚清以來,民眾的對立情緒遂益形緊張、尖銳。端方雖沒有大舉開火殺人,也沒有拿著洋火四麵點火,但畢竟是手持火柴,走在到處散落的火藥之上。1910年1月1日端方還在忙著花大價錢重新上位,不久他就如願以償。五百九十六天後,他以為安全的利器終於擦槍走火,也就死於非命了。至今想象他晃晃悠悠、逍遙入川的情形,都不免要為之捏一把汗,甚至心急如焚、繃著神經,而他本人似乎懵懵懂懂,所以也就在劫難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