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是立足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的法治建設是在中國進行的。它必須植根中國的國情,從中國實際出發。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首先就要從中國國情出發。這是我們政治、法律等一切重大決定的出發點。國情的內容異常豐富,包括我國社會的曆史階段即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現實;包括地理區位、國際環境、資源分布、氣候條件;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其發展的實際狀況;包括各種社會關係以及階級狀況與階級矛盾;包括曆史文化、傳統習俗、民族心理等。
其次,必須是對外開放、廣泛借鑒、與時俱進的法治理論。人類的法治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法治需求,法治理論就必須與時俱進。從中國自身來說,我們處於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這個時代,改革開放就是主旋律。必須從現實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實際需要出發來構建我們的法治理論。我們的理論必須能闡釋我們為什麼要改革開放,為什麼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應該如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法治應該如何推動改革深化與開放發展,等等。從國際來看,我們正處於一個全球化的時代。這個時代必須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必須置於國際大背景之下來考慮中國的法治建設。我們要堅持並繼續推動對外開放。我們首先要明白為什麼必須對外開放,厘清一個開放的中國具有什麼樣的意義,其中當然包含著對我們自己,對國際社會,乃至對人類發展的意義。我們要厘清一個開放的中國對於國際和平發展有什麼依賴,有什麼貢獻。我們要如何運用法治的手段促進國際和平與發展,等等。法治在國際社會中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我們要運用法治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製裁國際不法行為,推動國際社會朝著和諧世界的目標前行。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國際衝突,及時應對國際衝突,化解國際矛盾,推動國際社會朝著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發展,朝著有利於世界和平發展的方向進步。
我們的法治建設是為了誰,為了什麼,這是必須明白的問題。我們的法治是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當家作主,為了人民的合法權益,為了人民的和諧幸福。離開這些去談法治,都是對法治本質的背叛,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嚴重誤讀。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都會對法治提出新的要求。不斷滿足這些法治要求,法治發展了,我們的事業也進步了。盡管法治是我們的一項事業,但是法治又關乎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它具有全局性、整體性。因此,對於法治與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要有全麵的認識。
依法治國並不是簡單的社會實踐,它必須以一係列基本而重大的理論為指導。這些理論既是法治理論又是政治理論,我們要改革治國理政的方式,就必須對既有的法治理論乃至政治理論作出堅決的更新。必須從理論上回答一係列現實問題,並以此為契機,創新法學理論,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我們需要依法治國時代的新理論。太多的現實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太多的理論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現實中國所需要的是理論創新和創新理論,而絕不是要到曆史失誤中搜尋錯誤理論並將其起死回生。我們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中國改革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從中國依法治國的實踐需要出發,來創新我們的理論。
首先,必須是立足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的法治建設是在中國進行的。它必須植根中國的國情,從中國實際出發。我們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首先就要從中國國情出發。這是我們政治、法律等一切重大決定的出發點。國情的內容異常豐富,包括我國社會的曆史階段即作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現實;包括地理區位、國際環境、資源分布、氣候條件;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及其發展的實際狀況;包括各種社會關係以及階級狀況與階級矛盾;包括曆史文化、傳統習俗、民族心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