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告訴林夫人另一個女人的故事:
那也是一個深愛丈夫並常常為事業有成的丈夫擔心的女人。她也是趁丈夫喝醉沉睡的時機查看丈夫的手機,其中丈夫與一個女性的通話記錄讓她輾轉難眠。她很想弄清楚那個女人的情況,但是又擔心“好奇心害死貓”的預言在自己身上實現,正在痛苦糾結的時候她看到了一個小帖子,帖子上說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說好用自己收集的石頭與一個小女孩換她所有的糖果,小男孩偷偷把最大最好的石頭藏了起來,把剩下的給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則按照約定把所有的糖都給了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卻徹夜難眠,因為他一直在想小女孩一定也和他一樣,把好的糖果都藏了起來。
這個故事讓女人明白,人的不信任源於自己的內心。她選擇了放棄猜疑並給予對方更多的信任,這不僅解放了自己的內心,還用輕鬆的心態迎來了幸福的婚姻。
林夫人聽了之後沉思了很久,她說她對愛確實是有些不信任,她總覺得林先生不會一直愛著她。
童年感覺自己被父母忽略的人更想抓緊伴侶通過交談,林夫人認可她心裏的不安全主要來自於她自己。通過對她原生家庭的成員關係分析發現,她小時候感到自從有了弟弟後,父母便不再愛她,認為她可有可無。她現在的心理狀態就與小時候的心理感受有關,兒時的回憶讓林夫人非常酸楚,談到兒時的心境仍然忍不住心酸落淚。
我告訴林夫人,表麵上看,她對丈夫的不信任有現實的原因,其實更多來自於她自己的心理情結。麵對自己內心的不安全感,我們不能通過控製伴侶來彌補,而應該通過自我覺察和成長來滋養。猜疑既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也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最後會變成破壞夫妻感情的心魔。
後來林夫人和我成了朋友,她告訴我她一直在努力克製自己不去查看丈夫的手機。每當有機會卻要強製自己不去偷看的時候,她覺得內心十分煎熬,但是幾次下來感覺就不那麼難受了。現在她不再強調林先生把手機放在哪個位置之類的事情,反而是林先生自己到處隨便亂放手機。他現在經常把手機放在客廳充電,自己卻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林夫人說即使這樣她也沒有再去故意查看過丈夫的手機,她的內心也比以前更平靜了些,感覺以前疑神疑鬼的日子都是自我折磨。
童年的成長經曆對一個人安全感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像林夫人這樣在小時候存在感不足,嚴重感到自己被父母忽略,感受過父母的愛發生轉移的孩子,走入婚姻後對愛情一樣不自信。這樣的人很難相信愛人不會變心,或者他們的潛意識裏就認為愛人會變心。
這些人並沒有多大的心理問題,他們在工作上往往有上佳表現,因為他們兒時的經曆告訴他們隻有自己努力表現好才會得到肯定和讚美。但是他們又急需有人來無條件地愛他們,希望控製生命中重要人物的愛,好讓他們感到更安全。
如果他們的伴侶是渴望自由的人,那麼他們的控製企圖會讓伴侶不勝其煩,婚姻自然會出現大的裂痕。如果他們的伴侶也是對安全感有強烈需求的人,會和他們出現愛恨交織、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
成長支招:
先相信自己,才能信任伴侶
婚姻中,隻有對方在你身邊感到安全和舒適的時候,他才願意和你親近,並與你坦誠相待。很多人並不是故意去懷疑伴侶,而是他們總覺得危機四伏。
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很容易體察到身邊人對自己的不信任,也很難真正相信別人。內心的安全感越差的人,越容易受別人心理狀態的影響。而他眼中別人的心理狀態,往往又是他自己心理狀態的投射。
所以越是缺乏自信的人,越容易在別人身上發現謊言和欺騙,越容易感到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是不穩定的。這些人打著“太愛對方”的幌子,翻看對方的手機、電腦、錢包,甚至辦公用品,其實是企圖通過對伴侶的控製和伴侶對自己的容忍獲取安全感。但這些幼稚的行為又傳遞給對方不被信任、不被尊重和被幹涉之感,因此對方的安全感也會被破壞。
從現在起,無論我們是不信任伴侶還是不信任自己,都從自己成長開始起步,這是最終與伴侶獲得幸福婚姻的開始。首先要找機會重新認識自己成長中的心路曆程,通過學習和參加一些心靈成長小組活動讓自己獲得成長。另外,停止監督伴侶和幹涉伴侶的行為,選擇信任伴侶,留給他們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忍不住出現這些行為的時候,要命令自己立刻停下來。有一天,當你相信自己是一個值得愛的人,也是一個能得到愛的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伴侶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愛和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