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愛情可以彌補童年的遺憾(3 / 3)

我:“為了讓父親知道,你對丈夫就是比對他好?”

我的話一出口,楊星的臉紅了,短暫的沉默之後她點了點頭,在她點頭的時候,竟然有淚水流下來。

親密關係中移情是為了滿足自己

我:“不管是對婚姻的選擇還是處理夫妻關係,你都沒有跳出與父親的心理糾葛。包括你現在對父親的好,都在證明著你自己曾經被否定了的很多東西。你把對父親的很多心理情愫放在丈夫身上了,要想有幸福的婚姻,你得先從改變你自己開始。”

這是下飛機前我對楊星說的最後一段話,當時楊星臉上浮現出詫異和喜悅,這種複雜的表情向我傳遞著她是一個悟性極高的女性。

楊星從行李架上取下行李箱,轉身笑著對我說:“沒有遇到你之前我從沒有想過我自己也存在問題,我的人生將會開啟另一道風景,謝謝你。”

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把原生家庭親密關心問題傳遞到新建家庭的例子,楊女士年幼時對父親失望但又無力讓父親發生改變,所以她要找一個和父親很像的男人做自己的丈夫,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去改變他,以完成自己兒時無法完成的心願。這是一種移情,是幼稚的也是不理智的行為,必然會導致婚姻問題。自己取得一定的成功後也想著去孝敬父母,還讓失業的父親在單位謀一份職。這原本是一個女兒的孝心,但是這份孝心又不純粹,因為裏麵藏著“讓父親承認當年錯誤”的心理。而且依然與父親無法和諧相處,還借用對丈夫的好來挑起父親的醋意,這是一種對當初自己缺少父愛的“報複”。

其實人生中與你相遇的人都是你吸引過來的,當初楊星和丈夫之間的相互吸引,都帶著濃濃的原生家庭印記,在這個大千世界,這樣的兩個人就總能相遇。要想改變婚姻中的現狀,甚至是楊星女兒的未來,楊星女士本人必須從處理好父女關係著手,獲得成長。否則即使她重新選擇婚姻,也會再一次墜入相似的婚姻困境。

成長小貼士:

如何避免童年遺憾影響我們的婚姻質量

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一生是一個試圖彌補童年遺憾的過程,愛情婚姻中亦如此。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指出: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都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經形成的性格。幼年的時候,基因對我們的早期人格影響力巨大。隨著年齡的增長,遺傳對我們人格的發展影響力漸漸變小,環境和知識積累的影響力則不斷增加。

孩子總是通過父母看世界,童年與父母的親密關係互動,是一個人與其他人互動的藍本。一個人被統稱為“性格”的行為習慣、情緒反應模式、解讀世界的方式等都可以在童年找到相對應的聯係。

要繞開童年曾墜入過的親密關係“大坑”,最關鍵的一步一定是在愛情開始之初。麵對彼此吸引的人,我們要深刻地體察自己的情緒反應,尋找對方吸引自己的根源。如果是因為對方身上的人格魅力吸引我們自然是好事,但如果是因為與對方的互動可以讓我們重回童年的心理體驗,那就要慎重了。

但是更多人還是繞不開這個“坑”的,他們總逃不出這樣的定律:渴望在婚姻中彌補童年遺憾。落入同一個“坑”並不可怕,這正是我們解決過去問題的機會。過去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現在我們終於有機會去解決了。但是處理問題的辦法,不能再是童年孩子的方式。長大後的我們,應該意識到可以有更高的能力和更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也可以自行承擔更多的責任。如果我們還是隻把自己當作當時的小孩,希望由對方承擔起解決問題的責任,那我們隻能再一次重複過去的遺憾,無法獲得成長並最終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