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本質,才能掌握現象(1 / 1)

注重本質,才能掌握現象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聖人有一個建議,“為腹不為目”。這是一個隱喻,腹代表本質,目代表現象。所謂聖人,是一個對生命的發展有全方位開啟的修行者,或者是明白者。聖人是對生命的“內”與“外”有平衡觀念的人,他注重本質,而不注重現象。事實上,隻有真正重視本質的人,才能掌握現象,因為現象是本質的投射。有人說,有內在美就好,外在不用美。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我認為外在不美的,內在一定有問題;凡是我外在看起來不像樣的時候,一定是我的內在不自重的時候。你同意嗎?不同意也沒關係,這是我的看法,也隻是眾多版本之一。

人要為本質而活,不為現象所控製,這是道家的第一個建議。第二個建議是“去彼取此”,就是在無常的現象中,丟掉那些讓我們生活煩亂的東西,掌握那一個如如不動的中心。這些建議是需要曆練的。年輕的時候,五色、五音、五味,各式各樣的東西,我們都要去體驗。在現象中翻騰,“我要比別人更成功”“我要比別人更打拚”“我一定要贏給你們看”。經過幾番折騰之後,我們明白原來我們一路都在翻騰著,不斷地耗損本質,換來的卻是現象上的無常。我們活過來了,混久之後也會有一點聖人的味道,成為剩下的人。我們這些在人間戰場殘活下來的“剩人”終於明白,大部分被標指為戰利品的目標,通常都是非常無常,保質期非常短暫的。我們為了那些保質期非常短暫的東西,耗盡生命的能量,而迷失了對本質的長養。所以明白人建議我們,我們的人生應該多在本質上進行灌溉、滋養,少對外在的無常執著、留戀。

我並沒有說不要去嚐試人生,活著總要做點有趣的事,對不對?如果有好車開,當然要開啊!有好房子住,要住啊!有好吃的,要吃一點啊!五色令人目悅,五音令人耳爽,五味令人口水直流,這些都是很美好的東西,當然可以去享受人生。隻是要記得一件事—“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不要隻會“有”,還要會“無”。要從現象中解脫出來!佛教裏麵有一句話,“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百花叢中過,一定有五色、五音、五味,走進去,經曆了,但不要讓那些東西卡住你的心、製約你的行。

這一節與大家分享的,不是要逃避現實、躲避現象,而是要注重本質、掌握現象,“求真不求妄”,將我們的生命長養得更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