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0星火燎原之北江血(1 / 2)

坐在交椅上的陳璘任由親兵擦幹腳上的水,抬起腳,晾在案幾上。嶺南的“回南天”就是麻煩,什麼都是濕的,發黴腐爛。連人都發黴,營中已經有好些官兵爛腳丫子,不能作戰了!

回南天(簡稱回南)是華南地區廣西、廣東、福建、海南等地方對天氣返潮現象的稱呼,一般出現在春季的二三月份。回南天現象與當地靠海,空氣濕潤有關。主要是因為冷空氣走後,暖濕氣流迅速反攻,致使氣溫回升,空氣濕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體表麵遇到暖濕氣流後,產生水珠。

“回南天”出現時,空氣濕度接近飽和,牆壁甚至地麵都會“冒水”,到處是濕漉漉的景象,空氣似乎都能擰出水來。

在粵北山區,潮濕的天氣不僅爛腳丫,還起大霧妨礙視線,還讓重金從遼寧購買的火*器受潮不能使用。原本官軍已經把以李圓朗、王子龍為首的叛賊打回南雄境內,結果由於回南天而被迫暫停進攻。

陳璘(1543年~1607年),字朝爵,號龍崖,韶州翁源縣(今廣東省韶關市翁源縣)人,明朝將領、抗倭英雄。陳璘先於嘉靖末年屢平廣東賊兵,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陳璘出征朝*鮮,於露梁海戰中痛擊日軍,大敗石曼子(島津義弘,這個時空的秦義弘),立下援朝第一功。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參與播州之役,先擊破楊棟梁軍,後殲滅四牌、七牌賊軍,攻破青龍囤,致使楊應龍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為邊境治安立下功勳。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死後,贈太子太保。

萬曆十二年(1584年)秋,監察禦史(十五道監察禦史之一,官階正七品,有監察百官之特權)羅應鶴羅列了“大興土木、營寺廟、役士率、卒鹹怒倡亂,掠州縣”等罪名,力劾陳璘。十二月,萬曆詔奪璘官。陳璘被罷官後,雖然朝廷中很多人愛惜他的才幹,卻不敢舉薦他。

李圓朗、王子龍的叛*亂給了陳璘起複的機會。由於廣東官軍對付不了叛軍,附近省的官兵又忙於鎮壓本地的叛*亂,本著臨急抱佛腳的原則,朝廷起用陳璘鎮*壓李圓朗、王子龍的叛*亂。

身為老軍伍,陳璘深知明軍的弊端,在知道了南直隸的“輝煌戰績”之後,也聯係上了遼寧,希望購買先進武器,和引進東海雇傭軍。當然了,也順便做“點”生意。廢話!不做點生意,怎麼有錢買武器,請雇傭軍。

對於陳璘的請求,遼寧也煩惱了一下。首先,廣東距離遼寧遠了一點,遼寧有點鞭長莫及的感覺;再者,大琉球(當時還沒改名)還沒有完全拿下,分不出部隊,北方的官兵又不適合在嶺南作戰;但是就這樣不管又不甘心。

到最後,還是回到大連述職的偽軍迷白天明,給出了起最終決定作用的建議:就算不能派出大部隊,派出一些教官,摻點沙子還是必須的。再說,趁著冬天派出先頭部隊去適應一下嶺南的氣候,也是可行的。

遼寧方麵回複陳璘:購買武器沒問題,不過你們要得急,我們隻能把軍隊裏麵在役的武器賣給你們了(正愁著換裝下來的裝備怎麼處理呢,就有人巴巴的湊過來了。);至於雇傭軍,畢竟北軍不服南方水土,隻能派出些教官指導一下;買賣嘛,你們要什麼都行。但是有一條很重要,就是不能賒賬。我們也不是不講道理,沒有現錢可以用別的東西來換。

你們也不能隨便拿些垃圾來換,得拿出些好東西,好像新會陳皮、化州橘紅、廣藿香、造船木料、南洋香料、鉛、端硯、粵繡、茶葉(他母親的,江南的茶葉賣得太貴了!)、大米,用人換也行,不過要健壯的男女,各式匠人更值錢,孩童就便宜些。遺憾,廣東是有不少礦產,隻是現在開發不了,或是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