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導言(13)(1 / 1)

在經濟學思想史上,許多經濟學家進行了許多爭論,最後,貝克爾的老師,芝加哥學派公認的經濟史和經濟學思想史權威斯蒂格勒寫了兩篇結論性的論文(George

Stigler,1957,“Perfect

Competition,Historically

Contemplated”,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vol.65,no.1,pp.1-17;

with

Robert

Sherwin,1985,“The

Extent

of

the

Market”

,Journal

of

Lawand

Economics,vol.28,no.3,pp.555-585),算是說清楚了“市場”這個概念。尤其是第二篇論文,以統計科學的方法給出了“市場”沿時間和空間的清晰定義,令人信服。

現在繼續討論“資本”概念。我說過,假如你讀經濟學研究生,那麼你需要懂得成本之外的另一個核心概念,那就是“租”--資本是租的特例。租,引用張五常在《經濟解釋》(三卷本)裏給出的一個定義,就是“一項要素的超過了必要報酬的部分”。於是我們需要定義“必要報酬”,這導致馬歇爾給出的“準租”(quasi-rent,或pseudorent,“擬租”)解釋。

最新的社會資本的定義是這樣的,在這篇文章的摘要裏寫著:社會資本就是一個社會網絡內存在的全部有利於囚徒困境合作解的那些因素。如果你居然還不知道什麼是“囚徒困境”,那你隻能去問助教。在我看來,你可能不夠資格選修這門課程。在一個經典的“2×2”(兩人和兩策略)的囚徒困境博弈裏,如果沒有特定製度安排,合作策略是難以發生的,因為此時理性的個體將選擇停留在不合作的格子裏(2×2,故支付矩陣有四個格子),預見到這一情形,雙方於是都停留在不合作的格子裏。如果將這一博弈格局運用於一個社會或一個人群,那就意味著社會或人群的瓦解。

我講過,全部社會科學的基本問題,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裏,是要解釋“社會何以可能”。全部行為經濟學的基本問題,至今為止,是要解釋“合作何以可能”。社會網絡的社會資本定義如圖1.14,是內生演化的社會資本,注意,這裏的社會資本存量不再是給定的,它是內生的,是演化的。如果合作的人群規模太小,那麼它會完全消失。如果合作規模超過了例如三分之一定律所要求的範圍,那麼它會擴張到全部網絡。

這樣,我們就結束了今天的課程,明天再見。(全場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