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用“不要人誇顏色好,隻留清氣滿乾坤”昭示定力與自信,用“天地之大,黎元為先”闡發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用“功崇惟誌,業廣惟勤”勉勵黨員幹部實幹篤行,用“獨陰不成,獨陽不生”說明萬事萬物辯證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文章、講話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經典名句,用中國經典講“中國經驗”,以中國道理說“中國道路”,鮮活生動、言約旨遠。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國家治理從古代經典中汲取營養,是“為往聖繼絕學”的責任與使命,也是開發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戰略性資源”。通過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我們能追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也能在這樣的創造性轉化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倡導,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尊重傳統、推陳出新的用典,在傳統中體會治國理政的精髓、以用典來傳遞為政為人的思考,無疑就是“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的生動範本。

在編輯出版了《習近平用典》一書之後,我們又選取了三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係列重要講話、文章中的用典,編輯為《習近平用典》第二輯,與讀者一起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改革發展之道、大國外交之道、修身為人之道。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主持本書編寫,副總編輯盧新寧帶領評論部張鐵、範正偉、李拯、李斌等撰寫解讀文字,楊立新撰寫典故釋義文字,薑舜源、陳雙新、杜永道、劉春雷負責書稿校訂,董偉、鞠天相、曹騰、蔣菊平、賴淩麗、袁兆英、高亮、葛倩等承擔核對、編輯、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