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忙碌是一種接近完美的工作狀態。但是,越忙碌越快樂也隻是一個過程,當此過程過去之後,人們會發現,忙碌就是幸福殺手,甚至有人認為,忙碌過頭就是多餘,雖然人們能享受到精神上的快樂,而精神不能服從現實時,一切都變得不和諧。這就讓人對幸福產生種種錯誤的認識,甚至認為痛苦就是幸福。這是不對的。
在人的一生中,忙碌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是普遍現象。而偏偏有部分人,一生痛苦不已,忙碌的一生是他們變化的永恒。一旦自己停歇下來,猶如天塌下來一般,天生不願享受快樂。甚至,這種人認為,忙碌中尋找痛苦就是快樂。這就是一種極端的人生。就目前來說,這就人生是不能接受的,人人向往美好生活。在現代社會力,隻有用更多的知識、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複雜的物質基礎,就能讓人積極向上,並產生科學的幸福心理反應。
多餘的忙碌往往能讓產生種種消極情緒。當人們過度地忙碌之後,反應是,即使不勞動或工作,心理依然很累,並保持工作時的狀態,因此,我們常常說,做了一件事之後,就恨一件事。這就是過度、多餘忙碌造成的。之所以會這樣認為,主要原因是,多餘的忙碌讓人產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過度膨脹,甚至是膨脹到極限時,依然保持膨脹狀態。這就讓幸福受到威脅,讓更的人在過多的忙碌中失去應得的幸福生活。
過度的幸福往往需要人們用主觀上的努力改變。事實上,主觀改變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當人們的心理產生對忙碌的正確認識時,那他將會為忙碌的過程進行詮釋,而忙碌是一種極高的無意識行為。在此情況之下,更多的人認為思考忙碌的過程就是在扼殺忙碌本身。不過,如果我們過度忙碌時,思考一下忙碌是什麼樣的過程,甚至是忙碌之後的意義時,過度的忙碌,也就是多餘的忙碌會不再產生更多負麵作用。而多餘的忙碌不再產生作用時,那正常的忙碌一樣會受到影響。兩者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係,在正常與多餘的忙碌之間,隻要人們否定多餘忙碌的意義,就會發現正常忙碌也會產生質的變化,並同多餘忙碌一樣,產生種種負麵作用。
一個人的生活需要忙碌,一個人的工作更離不開忙碌。忙碌往往讓人進步,讓人產生對社會榮譽感的追求,產生對現實生活無限享受的思維。當這一切都能達到時,那真正的幸福就會產生,因為以上三種要素足以讓人產生持久、穩定的幸福。但今天的社會,似乎發展到一種安定、精神健全的時代,但人們卻還在追求思想的高境界。這就讓心理上產生不合理的認識,即一味地追求向上發展,而所謂的穩定的心理變化隻是一套說辭。長期下去,人們過度忙碌,甚至是社會過度疲勞的現象就會出現。所以,很多社會弊病,負麵現象都會產生。
就一個社會成員來說,一切行為都被捆綁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隻有適應社會,才實現人生理想,才能為自己帶來成功、聲望和榮譽的同時,推動社會進步。在此情形之下,一個人的自身價值才能最大化,社會的發展空間才能更自由、更寬闊、更光明。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它始終在一個範圍內無限變化。就今天來說,無限變化在無限膨脹,人們產生種種錯誤認識,種種對未來的錯誤理解。在此情況之下,更多的人願意接受單一的物質主義享受,不關心心靈世界,甚至貶低、消磨心靈世界,產生一切向現實看的忙碌心理。這就催生出過度忙碌。在人的一生中,能忙碌是好現象,能產生一定的幸福感,但過度忙碌,總是讓人身體出現問題,心理產生變型,進而成為幸福殺手。
因此,我們能斷定,過度忙碌是幸福生活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