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唯我獨尊 幸福終結(2 / 2)

很小的時候,80後們生活在蜜罐裏。因為每個家庭隻有一個孩子,所以家長對子女的愛護達到前人無法企及的地步。尤其是中國經濟的騰飛,為80後的成長增添了更多的有利因素。他們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並沒有在物質上受過挫折。隨著時間的推移,80後已成長為社會主義新一代建設者,他們站立在社會建設的最中央,他們要負擔一切前輩所負擔的社會責任,他們要像年輕時的父母一樣,照顧父母,並組建家庭,進而撫養子女。這種角色的轉換,給社會帶來強烈衝擊。有人認為,80後的唯我獨尊是一種共識,他們能承擔社會責任嗎?他們能山羊父母嗎?他們能撫養子女嗎?帶著這些問題,社會又一次產生換衣80後的浪潮。

在這一大背景之下,友邦中國做了《新生代家庭幸福缺口調查》。當下的中國,新生代人群逐漸步入而立之年,他們在社會和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在悄然發生轉變。一方麵,他(她)們逐步成長為當代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麵,這一群體陸續從“唯我獨尊”的“被保護者”蛻變為需承擔贍養父母、照顧妻兒責任的“家庭頂梁柱”。二者夾擊形成的現實壓力,加之大眾對於成功的評判標準帶來的壓力,以及未來生活的不確定因素使得新生代家庭的幸福期望與實際現狀之間形成了落差,進而造成了幸福缺口越來越大。

現在我們能得出一種結論,那就是唯我獨尊的人不能獲得幸福,也可以這樣理解,唯我獨尊式的幸福並不是真正的幸福,起碼,它是軟弱的,不能長久。因此,年輕人在角色轉換過程中應該清醒認識自己。無論怎麼樣,隻要能發現幸福,並在心理上產生新認識,那幸福就會接近。在70後和80後身上,我們能來到兩種完全不同的“唯我獨尊”,卻獲得了完全相同的結果:不能受被人尊敬,甚至受到別人冷嘲熱諷,根本談不上所謂的幸福。

今天中國的養老保障製度還不完善,很多人還掙紮在“僅僅能生存”的生活層次上;醫療方麵,公立醫院收費不透明,服務態度不和睦等方麵深深困擾著年輕人的生活;還有絕大部分年輕人擔心自己未來會生重大疾病。這些不能普通人一次兩次的努力就能呢個解決的,它需要集體,更需要國家層麵的支持和落實。這一切都在影響年輕人生活的幸福度。就一般層麵來說,在這種環境之下,要想獲得幸福,就隻有放棄唯我獨尊的心態,這樣才能適應社會,讓本來讓他們不太滿意的社會生活變得相對美好。就本身來說,唯我獨尊不能讓一個人贏得社會聲譽。因此,這樣的有限發展反而能讓一個人群消除唯我獨尊之感。這讓中國國人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獲得幸福生活是與主觀認識有密切關聯的。

生活是一個五味瓶,努力適應,認真品味的人最幸福,如果你唯我獨尊,要求生活始終隻有一種滋味,那你的生活將非常糟糕。不要認識世界是單一的,這是錯誤的,更不能因為你隻是一個個人個體,就要求社會像你想象的那樣變化,那樣人的一生將比在地獄更可怕。所謂幸福,就是見好說好,見壞也要認為是好,減少主觀強求。這樣,幸福自然就不期而至。當我們被培養成唯我獨尊的人才時,那社會人士隻能承認你是個人才,不會承認你有幸福生活。所以,你需要改變,這不但是社會要求,也是個人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