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幸福像雲 人生須定(2 / 2)

教育方麵對國人的影響也很深遠,它直接決定著國人的素質。如果不一社會教育工作者優秀,受教育的國人就會在內心產生劇烈火花,這種變化往往能衝破行天性遺傳因素的製約,讓一個人的生活徹底突破固有的局限。教育是重中之重。文化對國人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表麵層麵上。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大和國力的強盛,完全表現在文化上。當今中國,經濟大繁榮促進了文化大繁榮,國人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這都是文化作用的結果,但是,國家文化發展製度還有待完善,中國底層平民還很少接觸國家一流的文化服務。因此,文化決定著中國國人生活的質量,與幸福產生直接聯係。民生對國人的作用更為明顯,它主要與國家政策捆綁在一起,對國人產生全方位影響。在中國,民生建設是一個係統工程,很多國人因為經濟的發展而獲得了更多的民生支持。中國老年人從此有了最低生活保障,國人徹底拋棄了以往“老無所養”的局麵。現在的中國,一些慢性病、重病殘疾等群體開始領取救濟金,這是中國民生建設的巨大進步。但它還在起步、探索階段,國人並未因此產生生活質量上的深層次變化。

最後,述及到的個人自我控製的心理力量時,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即仍和在主觀上對客觀世界的判斷,即是一個客觀事物本來是什麼麵目,我們在主觀上加以控製,並作出不同的判斷。這一點,主觀能力越強的人越能控製。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種種不順心的事,但隻要我們在心裏上加以控製,並產生滿足於自己心理的認識之後,一切都會變得好起來,根本不需要改變固有的現狀;在工作中,如果我們不能超額完成任務,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但退一步想想,自己成績已不錯,老板看到會表揚我,同事會羨慕我。這樣想,所有的不快就會消失。因此,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我們隻要主觀上進行心理簡單的控製,就會實現自己擁有幸福生活的理想。心理因素是完全主觀的因素,而且與幸福的產生有密切關係。就一般人來說,他們都認為幸福感是幸福體驗,完全是一種心理判斷。現在不論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它已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幸福是一種主觀判斷。因此,在心理進行合理控製,那外界世界將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起碼,客觀上殘酷的世界會表現出另外一麵,讓人產生和諧、幸福的感受。

在以上三點因素的作用之下,社會給國人的幸福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一個人或一個社會以上三點都能做到完美,那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個幸福的社會。就個人來說,幸福的產生主要受以上三點製約,它主要表現在一個人的社交能力上。在一個社會內,一個幸福的人往往是社交能手。幸福的人的社交能力總是比不幸福的人強上百倍。人與人交往能讓人產生豐富的情感,並長期沉浸在幸福之中。這主要表現在婚姻上,很多人認為,善於社交的人更容易獲得異性的好感,更容易結婚。根據相關調查,已婚人士比未婚人士生活要幸福。根據塞利格曼的研究,越幸福的人越善於社交,這與學曆、社會背景和知識結構並無很大關係。很多高學曆的白領整天抱怨自己生活一團糟,他們並不比低學曆者生活好多少。

在財富上,越來越多的人認同財富是決定人幸福與否的重要因素。事實上,這也是不正確的。就中國而言,一切都在轉型,大部分人生活處於短期穩定之中,不能產生一生的穩定。因此,財富多少也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幸福指數。就像普通人看到天空的雲彩一樣,表麵上它很美,但缺乏穩定性,稍縱即逝。所以,我們應該將幸福看作浮雲,而人生就是一個舞台,它需要更多的穩定性,這樣雲彩才能顯現出它的美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