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過早的總決戰(1 / 2)

諸葛亮對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捏合是卓有成效的,東州集團主政後不但沒有對荊州集團反攻倒算,反而延續了諸葛亮奠定的經典君相體製。絕大多數皇帝對這種體製都不會滿意,包括劉禪在內,不過諸葛亮在世時,劉禪對這套體製無從破壞;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對蔣琬、費禕雖有分權措施,但先後擔任尚書令的東州人費禕、董允依然秉持諸葛亮的方針,對劉禪不假辭色。劉禪仍然無法從整體上敗壞這套體製。

直到諸葛亮去世將近二十年後,費禕看重的陳祗擔任尚書令,事情才開始變化。陳祗雖然不是出身南陽的東漢功臣後裔,但他是汝南平輿人,是東漢名臣陳蕃的族人,也有點功臣後裔的味道,他又是大名士許靖的外孫,沾了外公的光名氣也說得過去。但欣賞他的費禕、許靖實際上都是道德水平一般甚至偏差的人物,費禕是小報告之王,坑死坑慘同僚無數;許靖則受劉璋重用,在成都被圍時見勢不妙卻想投降劉備。同時得這兩個人賞識,陳祗的風格也高不到哪裏去。而皇權經過兩漢諸帝的加持,其威力已經深入人心,哪怕像劉禪這樣權力被體製關進了籠子,借助陳祗這樣一個偶然因素依然可以複興。陳祗不但不像蔣琬、費禕、董允那樣限製劉禪的權力,反而加以迎合,導致劉禪的皇權複興,其代理人宦官黃皓的權力也隨之大增。陳祗又用支持北伐交換了名義上的宰相薑維對政事的放手,一手把持蜀漢政治,蜀漢政治就在昏君奸臣的肆虐下,飛速地腐敗下去,不過十年就被曹魏滅亡。

如果到這個時候李嚴再發難,即使是扶不起的劉阿鬥,也會跟他合作一起對付諸葛亮吧?因為隻有放倒了政府的首腦——丞相,他這個皇帝才可以不受限製地為所欲為,甚至胡作非為,而要達到這一點,正需要李嚴、陳祗這樣的奸佞小人、皇權奴仆。

雖然諸葛亮用法均平,政治清明,盡量減輕百姓負擔,但是實行的畢竟是殘酷的秦製,再好的秦製依然是秦製,對社會資源的汲取和社會潛力的破壞依然十分嚴重。到蜀漢滅亡時,戶籍上隻有“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雖然兵戶和吏戶加起來有十四萬戶,不應算在民戶裏麵,但哪怕按每戶五人計算,民戶、兵戶、吏戶的總數也不過一百六十多萬人,即便把投靠益州豪族的依附農民也算作一百六十萬,總計也才三百萬人,距離漢末巔峰時期的七百萬人也相去甚遠。鑒於東州集團和荊州集團入川的戰鬥都不甚激烈,人口減少有限,益州人口總體上的減半與秦製的殘酷可以說有莫大的關係。

由於經過東州集團與荊州集團的兩次清洗,益州豪族的實力大損,對於秦製帝國的予取予求沒有足夠的反抗能力,全社會籠罩在強大的政府統治之下。巴蜀地區沒有強有力的中間環節與秦製帝國博弈,為民間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提供空間,其社會活力遠不及蜀漢入主之前,經濟上因為官營成分大大增加,除了傳統的強項蜀錦和漆器之外沒有新的發展,文化上因為秦製帝國的嚴厲管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就,相比於曹魏促成了玄學這種高級哲學的誕生,東吳商貿發達、佛道兩教大昌的繁榮局麵來說,蜀漢的社會成就實在是相差較遠。

諸葛亮對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捏合是卓有成效的,東州集團主政後不但沒有對荊州集團反攻倒算,反而延續了諸葛亮奠定的經典君相體製。絕大多數皇帝對這種體製都不會滿意,包括劉禪在內,不過諸葛亮在世時,劉禪對這套體製無從破壞;諸葛亮去世後,劉禪對蔣琬、費禕雖有分權措施,但先後擔任尚書令的東州人費禕、董允依然秉持諸葛亮的方針,對劉禪不假辭色。劉禪仍然無法從整體上敗壞這套體製。

直到諸葛亮去世將近二十年後,費禕看重的陳祗擔任尚書令,事情才開始變化。陳祗雖然不是出身南陽的東漢功臣後裔,但他是汝南平輿人,是東漢名臣陳蕃的族人,也有點功臣後裔的味道,他又是大名士許靖的外孫,沾了外公的光名氣也說得過去。但欣賞他的費禕、許靖實際上都是道德水平一般甚至偏差的人物,費禕是小報告之王,坑死坑慘同僚無數;許靖則受劉璋重用,在成都被圍時見勢不妙卻想投降劉備。同時得這兩個人賞識,陳祗的風格也高不到哪裏去。而皇權經過兩漢諸帝的加持,其威力已經深入人心,哪怕像劉禪這樣權力被體製關進了籠子,借助陳祗這樣一個偶然因素依然可以複興。陳祗不但不像蔣琬、費禕、董允那樣限製劉禪的權力,反而加以迎合,導致劉禪的皇權複興,其代理人宦官黃皓的權力也隨之大增。陳祗又用支持北伐交換了名義上的宰相薑維對政事的放手,一手把持蜀漢政治,蜀漢政治就在昏君奸臣的肆虐下,飛速地腐敗下去,不過十年就被曹魏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