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飛車搶奪(2 / 3)

一段咒語念罷,隨著陰十三精神力量的牽引,他左右手中兩道符籙表麵,在陽光下立即浮現出一片微不可察的瑩瑩金光。

陰十三見道法已成,隨即將兩張黃符貼在了自己的雙腿上,頓時一股溫熱從雙腿流淌至全身,整個人都感覺為之一輕,體內就好似有使不完的力氣。

這感覺令他渾身舒暢,當下沉吸一口氣,腳下猛的一踏,整個人就如同離弦的箭一般,飛馳了出去。

“呼啦!”

陰十三的身影好似一陣疾風,帶著肉眼都無法看清的動作和殘影,在圍觀人群麵前飛奔而過,驚那些圍觀的人們,措手不及,連連驚呼。

這一招正是源自道教經典《萬法歸宗》,分卷《六甲天書》中,收錄的一種較高等役使鬼神的道術的“足底生雲法”,通常又被稱為,“神行術!”

“神行術”,一旦成功施展,能令人極速如風,十分實用。

這種道術說起來,屬於“五行遁術”的範疇。用現代一點的理論來說,利用符籙咒語,激發人體潛能,令人體與地球本身的磁場,以及周圍的環境空氣,達到某種共鳴,融為一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地,人的和諧統一,從而減輕阻力,讓人身輕如燕,奔跑如飛。

在曆史上會用“神行術”和“遁術”的人,還真有不少。袁枚的《續子不語》,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都有相關記載。哪怕到了近代,四川還有一個奇人叫何長陽,他也會這種後來傳至民間的道術。

當然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水滸傳》中,宋江的三大親信之一,神行太保戴宗了。

據說神行太保戴宗,自幼學得道術,施展神行術時,雙腿綁上四個甲馬,一日便可飛奔八百裏!

換成現代的距離單位,那就是將近四百公裏,這種速度和路程,放在古代那可真是誇張的很,一匹千裏馬跑一天也不過如此。

不過戴宗用的道術,已經屬於民間傳承,比不上陰十三自幼修習來的正宗。戴宗用的甲馬,也是符籙的一個變種。通常用黃紙勾畫符咒和神像,製作成的紙馬,以此向天地神靈祈禱借力。

而且這種甲馬還不能白用,每次使用完,戴宗都得解下來用大量紙錢一起燒了,用來感謝借力的神靈。

但陰十三的做法卻不一樣,他施展的是正宗道術,使用的是正統神行符,非但不用在事後燒紙向神靈答謝,效果比起戴宗還要優質的多。

更何況,古代所謂的神靈,絕大多數都是古代人們,對天地間某些無法形容的力量,誤解後的統稱。而陰十三自幼跟隨清虛子修習道法,學習鑽研的正是如何運用天地規則,驅使的就是這種力量!

“嘩!”

一連串獵獵作響的風聲,在空氣中呼嘯傳過。

陰十三在馬路上越跑越快,整個人猶如奧運會上的百米運動員,短短十數秒鍾的時間,就已經追到開出百米外的摩托車後方。

……

“丁彪哥,這一回咱們可抓到了隻肥羊。”

摩托車後座上,一個長著三角眼的精瘦男子,用手捏了捏搶來的手包,露出了一副竊喜的賊笑。

“至少是這個數!”一邊說,一邊伸出五根手指,朝前麵穿著劣質皮夾克,正駕駛摩托車的精壯男子麵前晃了晃。

“哎呦,這可真不小!”

身穿皮夾克的精壯男子,正是三角眼口中的丁彪。

丁彪一聽有這個數,整個人樂的那叫一個眉開眼笑,“趙有才還有你小子眼尖啊,一眼就看中了這個財主,這回咱們可賺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