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是美的搖籃,也是夢的故園。
如果要問中國人最想去的地方,西湖大概是其中最受青睞的一處。那裏有好多故事,好多傳說,更有數不清的情思和夢幻氤氳其中,詩人的浪漫,女人的愛情,將軍的忠骨,隱士的孤逸,羅漢的固執,郎中的奇緣,烈士的呐喊……它們是西湖水裏的浪花,隻有在風的吹拂下才能顯現,這風便是人們為之神傷的情懷。
憑吊或是吟詠,把靈魂放逐在波光瀲灩的水墨中,讓疲憊得以休憩,讓狂躁得以平靜,讓愁思得以抒發,這是我們親近西湖的原因。但它又讓我們感到疏離,一切似近而遠,似是而非,當我們這麼想時,它卻是另一番含義和境界。
西湖的夢,既讓人纏綿,也讓人迷惘。
如今貼近西湖,味道似乎不如舊時濃了。到處都是人工精致而且考究的雕砌,原始的靈韻和天然的野趣,早已消磨得沒了蹤影。更有令人堪憂的消息,西湖的水已經失去了自淨功能,成了沒有任何價值的死水,不久的將來,西湖會不會成為聳人聽聞的“臭水溝”也未可知。還有一些人漠視西湖日漸萎縮的身影,急功近利,大興土木,大量的違規建築成了最令人痛心的汙染。這些行為給西湖帶來的傷痕是無法彌合的。
西湖在痛苦中掙紮,它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西湖的眼裏滿是淚水。
蘇東坡的難題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蘇軾眼中的西湖,宛如若耶溪畔浣紗的美女西施,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都很美。這種擬人化的比喻讓人浮想聯翩。流連於西子湖畔的遊人心裏在想些什麼呢?
每個人心裏的西施都是不一樣的,但毋庸置疑都是驚人的美麗,都是自己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所能達到的美的境界。或許,西湖是名副其實的大眾情人,每一個貼近它的人,都能夠從中尋找到與自己心目中的西施相符合的影子。
對於西湖不存在所謂的陌生感,不管是曾經到過的人,還是從未到過的人,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在心裏夢中,不止一次的邂逅。
描繪西湖的美的文字太多了,怎麼用心用力,也很難在眾多的蘊藉和華麗詞藻中脫穎而出。索性我們就省略不談了。隻是想說一點,西湖的美是直指人心的,美得讓你的心靈為之顫抖,如果你還沒有嚐試過如癡如醉的感覺,請帶著一個真心去貼近西湖吧,它會讓你體會到盡心陶醉是一種什麼滋味。
要是有這樣的想法,請盡快付諸實行,或許你產生了拖遝的情緒,那麼告訴你,你可能會抱憾終生。這決不是危言聳聽。
西湖正麵臨著一場嚴重的生態危機,作為西湖最重要的構成部分的水體已經失去了自淨功能,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西湖將被淤泥所纏繞,很有可能成為一片死沼,然後慢慢的發臭幹涸,使一切美的東西不再美麗。
一場噩夢。醒來後觸目驚心,一切都變得麵目全非,泥濘的湖底,幹裂的湖岸,渴死的楊柳,失去光澤的花朵……人們痛心的感慨,情人老死了,花容月貌難以挽留,動人的傳說也失去了流傳的價值。
一麵是痛心疾首的未來,一麵是無所顧忌的我行我素。當清醒的人們為西湖堪憂的命運著急時,有一些人,一些厚顏無恥的人,仍然喊著鬧著要大興土木,聲稱要把西湖建設得更美好。在他們眼裏,西湖就是斂財的工具而已,為了能夠創造更大的財富,西湖的軀體可以任意宰割。至於未來,那是未來的事,現在大可不必擔憂。
人類的險惡正是在於唱著高調做壞事。現在的西湖最需要的就是人文關懷,一種深入其精神骨髓的關愛,而不是用水泥和磚瓦堆砌的路麵,更不是用霓紅燈連接起來的流光溢彩的水榭樓閣,這些都是流於表麵的膚淺的東西,西湖需要的是那種深切的曆史關懷。
這種曆史的關懷一千年前就有過。在西湖的記憶裏,蘇軾曾經給過這樣的關懷。
蘇軾是一個風塵仆仆的老頭,他與西湖有著不解之緣。當他來到杭州的時候,按捺不住心中的衝動,最先跑到西子湖畔,讓自己疲憊的身心得以休憩。他被眼前的景色所迷倒,心裏最清楚不過,這是老天對他在官場的不平遭際的補償。
蘇軾作了杭州的地方官,與此同時,西湖麵臨著和現在一樣的生態危機。西湖被水底的淤泥所累,湖盆日益抬高,湖麵麵積萎縮,湖岸邊長滿了茭白,變成一片沼澤地的可能性非常大。湖水的沼澤化是一個湖泊走向死亡的第一步。西湖瀕臨噩夢的邊緣。
蘇軾對西湖有著深深的依戀。他長年漂泊於宦海,心靈所承受的風霜雨雪使他華發早生。他真的累了,想要歇息。西湖為他提供了詩意的棲居。這裏的湖光山色令他心曠神怡,他似乎感覺到不止一次的來過這個地方,至於何年何月,卻怎麼也想不起來。
自古以來,知己相酬。西湖大概算得上是蘇軾的人生知己,雖然它不言不語,不怒不喜,可每當蘇軾愁上心頭,最想麵對的還是西湖。他的心思西湖明白,他的委屈西湖知道,西湖以自身的沉靜和恬淡告訴蘇軾,沒什麼大不了的,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就好像我身邊的桃花和柳樹,花開花落,枯萎複蘇,都是尋常之事,沒有必要沮喪和灰心。
為了使這份蘊藉和體貼天長地久下去,為了能讓後人像他一樣沉醉於西湖美景,為了使西湖能夠永葆美麗,蘇軾決定疏浚西湖。
疏浚西湖使蘇軾麵臨了更大的難題。第一大難題是疏浚西湖的資金從何而來;第二大難題是湖底的大量淤泥從何而去。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蘇軾真的為難了,他似乎想不起哪位聖人說過如何疏浚湖泊的聖訓。無數個日夜,蘇軾徘徊於湖岸,望著湖底的紫黑色的淤泥癡癡的發呆。這些東西可不可以用來做文章呢?
經過數日的冥思苦想,蘇軾終於找到了完美的途徑。一切都從淤泥上做文章,淤泥處理好了,一切所謂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疏浚西湖的資金來源於西湖的治理,以湖養湖,這樣既不會給民生帶來影響,還能形成一個良性循壞,是個一舉兩得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