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脫證
病曆號21659,陳××,男,72歲,山東人,北京西郊彰化村農場場員。於1957年12月9日下午,因中風猝然仆倒不省人事,送西四第七醫院住院治療,25日轉來本院。患者神誌清,身體羸瘦,左半身上下肢偏癱,臥床不能動,大小便失禁,兩手脈浮緊,按之有力。診斷為中風偏癱,正虛邪盛的脫證,用炒鹽末填臍,上蓋薑片,艾灸神闕十四壯,從此大小便恢複正常。針刺肩髃、曲池、合穀、環路、風市、陽陵泉,隔日一次,共針9次,每日服《古今錄驗》續命湯一劑,分二次服,共服18劑,住院20日,上下肢逐漸活動恢複正常,能自行走,於1958年1月14日出院。
注:《古今錄驗》續命湯方:麻黃、桂枝、當歸、東北人參、幹薑、炙甘草、杏仁各三錢(9g),川芎一錢半(),生石膏六錢(18g),九味水煎,一劑分為二次服。《金匱要略》載本方,“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方用麻黃為君,其性上升旁散,當歸、川芎通經中之榮血,桂枝、人參行絡中之衛氣,幹薑、甘草以扶胃陽,杏仁、石膏以澄清渾濁(杏仁能澄渾水,石膏能凝豆腐),故為治療經絡榮衛清濁相幹、氣亂於臂脛及頭而厥逆之良劑也。
中風喑痱症(腦出血)
病曆號7802,韓××,男,45歲,保定人,民航局工人,身體肥胖,三年前即患高血壓,於1956年9月7日,因與人爭吵生氣而暈倒,神誌昏迷,不能說話,右半身偏癱,送海澱醫院檢查為腦出血,住院治療未效,於9月26日抬轉本院,症狀同前,兩手脈緊實。診斷為喑痱病。刺風府、風池、肩、曲池、合穀、環跳、風市、陽陵泉、光明等穴、隔日一次。服《千金方》防風湯6劑,大續命湯24劑,《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牛黃清心丸早晚各一丸,共服24丸,神誌逐漸清醒,語言行動恢複正常,於12月21日出院,此病即《黃帝內經》所謂“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及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之類中風病也。
中風喑痱症
病曆號7889,杜××,男,63歲,西苑農民,於1956年9月29日抬送入院。患者神誌昏迷,右半身偏癱,不能說話,喉間痰鳴,舌苔白厚,兩手脈浮緊。診斷為喑痱病。針風府、風池、巨闕、期門、肩、間使、合穀、環跳、風市、陽陵泉等穴,隔日一次。服滌痰湯7劑,防風湯8劑,因數日大便不通,服三化湯4劑,每日早晚服牛黃清心丸一丸,計20丸,神誌清醒,說話正常,自述由房事後得病,這與《內經》所雲“內奪而厥則為喑痱”之說相合,因患者身體肥胖,舌苔白厚,乃據《內經》“仆擊枯痿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之意,與服平胃湯加檳榔、枳實、牽牛子、白醜、神曲,10劑,舌苔逐漸消失,能自下床行走,動作恢複正常,於11月10日出院。
中風喑痱症(腦出血)
病曆號8481,李××,女,44歲,西苑居民。患喑痱病,經海澱醫院檢查為腦出血,住院治療20日未效,於1956年11月17日轉送本院,神誌昏迷,不會說話,右半身偏癱,遺尿無度,形容瘦弱,兩手脈微,按之無力,予服三生飲加東北人參三錢(9g)一劑。針風府、風池、環跳、風市等穴,隔日一次,服小續命湯10劑,桂枝加術附湯5劑,牛黃清心丸8丸,神誌清醒,說話正常,能自翻身,因其過於羸瘦,非短期所能恢複,於1956年12月7日出院回家休養。
半身不遂
病曆號25253,患者××(德國人),男,82歲。於1958年4月20日突然昏迷,右半身不遂,來我院急診,經針灸中藥治療9次,恢複健康。
中風偏癱病(腦出血後遺症)
病曆號34359,王××,女,38歲,原籍山東,中學教師,因右側半身偏癱,言語障礙3個月。於1958年12月4日入院治療。患者於1958年9月6日上午11時,因疲勞過度突然暈倒不省人事,經某醫院救治三周後,神誌逐漸清醒。入院時右側半身完全偏癱。言語不清講話困難。右手五指僵硬不能握拳,右下肢不能活動,不能自行翻身,更不能坐立。右側半身知覺較左側遲鈍。肌張力增高。口角向左歪斜,舌尖向右歪斜。肺部無異常所見。心尖區可聽到收縮期雜音。血壓220/130mmHg(1mmHg=)。雙側眼底有輕度動脈硬化。
診斷:①腦出血後遺症。②高血壓動脈硬化。診六脈浮緊、針風府、身柱、肩、曲池、合穀、後溪、環跳、風市、足三裏、解溪、陽池等穴,輪流使用隔日針一次。內服《古今錄驗》續命湯,每日一劑分二次服,共服39劑。牛黃清心丸,每服一丸,日服二次,共服80丸。右手五指僵硬,以威靈仙、木瓜、艾葉、甘草煎湯洗滌。肝胃不和,以柴平湯每日一劑分二次服,共服130劑。脾胃不和,以加味平胃湯,每日一劑分二次服,共服27劑。血壓高,以四物湯加黃柏、知母、黃芩、丹皮,每日一劑分二服,共服27劑。共住院治療225日,能自行翻身和坐立,能徒手步行。右手五指可以握拳,病情顯著好轉,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