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情緒體檢:找回你的真實感受(1 / 3)

● 你是不是覺得心中有愧,覺得自己總是做錯事?

● 你會不會自怨自艾?

● 你是不是情緒低落?

●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陷入了困境?

如果你有六個及以上的“是”,那麼說明你非常痛苦。

矢口否認或者弱化情緒壓力的女性,往往是因為她們害怕了解自己的情緒。這也難怪,誰能看得透自己呢?不過,當你鼓起勇氣做了情緒體檢,就邁出了轉變心情,進而改變生活的第一步。和我一起來處理那些讓你痛苦的情緒吧。

為了控製你強烈的情緒,免得讓它們壓垮了你,你必須首先了解它們源自哪裏。情緒也可以很美好,但當情緒失去了控製,或者源於恐懼或無助,恐怕就會影響你的判斷和理性。

區分想法和感受

我們往往認為情緒是由外部事件造成的。但事實恰恰相反,情緒或感受其實是我們自身想法的直接結果。先有想法,然後才有感受。

下列的說法表明,人們常常將想法和感受混為一談:

● 你不會是生我的氣了吧?

● 我覺得隻要我能改,丈夫就會更愛我。

以上這幾句話表達的是想法、看法和認知,然後它們導致了某種感受。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想法催生的感受。

“你不會是生我的氣了吧?”這其實是一種想法,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我看你是生我的氣了,我現在覺得害怕、困惑、難過、傷心、生氣。”

“我覺得我哥哥很懦弱,所以我瞧不起他,覺得他還不如我,覺得失望、傷心,不曉得如何是好。”

“我覺得隻要我能改,丈夫就會更愛我。所以我心情低落,很自卑,覺得自己討人厭,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裏的關鍵區別不在於文字表述。學會區分想法和感受是你成長的第一步。要想把握自己的人生,你必須要先把握住你的想法。

以下幾個例子說明人們往往將想法和感受混為一談。比如,你燒了一桌好菜,準備和丈夫一起吃晚飯,他卻突然找你的碴兒,說你疊錯了餐巾。他喋喋不休地說:“你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你什麼都不管,特別是我,你知道我對整潔的餐桌有多在意嗎?”“你真是個沒腦子、自私自利的懶女人。”

丈夫的長篇說教,可能會讓你覺得害怕、丟人、愧疚和氣憤。你當時的感受大抵如此,在你看來那些都是真實的。但關鍵是你要認識到,你跳過了“弄清你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的重要一步。在感受到這些強烈的情緒前,你其實就已經有了想法。

認清這些想法,你最終才能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反應。在上文說到的長篇說教和你惶惶不安的間隙,你會不由自主地想“他生我的氣了”“我要倒黴了”“我做錯事了”“我為什麼不能分辯幾句”“他一生氣,我就大腦一片空白,無言以對”“我幹什麼都無法討好他”“我真想宰了他”。一旦你認清了想法和感受的區別,你就能控製你的情緒了。

● 你是不是覺得心中有愧,覺得自己總是做錯事?

● 你會不會自怨自艾?

● 你是不是情緒低落?

●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陷入了困境?

如果你有六個及以上的“是”,那麼說明你非常痛苦。

矢口否認或者弱化情緒壓力的女性,往往是因為她們害怕了解自己的情緒。這也難怪,誰能看得透自己呢?不過,當你鼓起勇氣做了情緒體檢,就邁出了轉變心情,進而改變生活的第一步。和我一起來處理那些讓你痛苦的情緒吧。

為了控製你強烈的情緒,免得讓它們壓垮了你,你必須首先了解它們源自哪裏。情緒也可以很美好,但當情緒失去了控製,或者源於恐懼或無助,恐怕就會影響你的判斷和理性。

區分想法和感受

我們往往認為情緒是由外部事件造成的。但事實恰恰相反,情緒或感受其實是我們自身想法的直接結果。先有想法,然後才有感受。

下列的說法表明,人們常常將想法和感受混為一談:

● 你不會是生我的氣了吧?

● 我覺得隻要我能改,丈夫就會更愛我。

以上這幾句話表達的是想法、看法和認知,然後它們導致了某種感受。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想法催生的感受。

“你不會是生我的氣了吧?”這其實是一種想法,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我看你是生我的氣了,我現在覺得害怕、困惑、難過、傷心、生氣。”

“我覺得我哥哥很懦弱,所以我瞧不起他,覺得他還不如我,覺得失望、傷心,不曉得如何是好。”

“我覺得隻要我能改,丈夫就會更愛我。所以我心情低落,很自卑,覺得自己討人厭,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裏的關鍵區別不在於文字表述。學會區分想法和感受是你成長的第一步。要想把握自己的人生,你必須要先把握住你的想法。

以下幾個例子說明人們往往將想法和感受混為一談。比如,你燒了一桌好菜,準備和丈夫一起吃晚飯,他卻突然找你的碴兒,說你疊錯了餐巾。他喋喋不休地說:“你沒把這事放在心上。”“你什麼都不管,特別是我,你知道我對整潔的餐桌有多在意嗎?”“你真是個沒腦子、自私自利的懶女人。”

丈夫的長篇說教,可能會讓你覺得害怕、丟人、愧疚和氣憤。你當時的感受大抵如此,在你看來那些都是真實的。但關鍵是你要認識到,你跳過了“弄清你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的重要一步。在感受到這些強烈的情緒前,你其實就已經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