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李二挽犁(1 / 2)

對於封地趙辰甚是關心,不僅僅是他,此時的權貴都甚是關注自己的封地。對於他們封地就是根基,他們不會像那些小地主一般使勁的剝削租戶。

畢竟封地除了給大家封食,也是權貴們的一張臉麵。大家都是體麵人,更是精於算計。隻有讓那些莊戶們吃飽,才會感恩戴德,才能給自家效死力。

對於自己的封地李家村,趙一辰盤算了許久,也做出了一些發展思路。

如今土豆、玉米將在莊子裏種植,土豆藤、玉米杆都是天然飼料。再加上紫花苜蓿這種植物在西漢時期伴隨博望侯張騫出使西域,西域的中亞地區被帶回了長安城,隨後在關中及周圍地區得到了推廣。本身其用途作為家畜的飼料,甚是受到牲畜的喜歡,別問他怎麼知道!

所以,可以大力發展養殖業了。先前為了天然居,莊子裏的養殖業零零散散的,除了給酒樓供應,再沒有多餘的產量了。如今飼料充足可以把養殖業做成產業化了。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養豬。養殖業在大唐必然也會成為一項重要的產業。

種地吃不飽,回頭望望豬。養豬不僅可以吃肉賣錢,還可以積肥給土地增產,一舉兩得的好事。

李家莊養豬,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完全可以搞起來。養豬上手比較簡單,場地選擇都相對較小,農忙閑時來養豬,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雖然養豬是很累又髒的苦差事,但是對李家莊或者說大唐的百姓,還有什麼比吃飽飯活下去更好的事嗎?

又不是後世那些所謂的大好年輕,都去城裏看花花世界,享受更好的物質生活,選擇外出打工,沒人願意在農村養豬了。

就像某點穿越者培訓中心,都說碼字不如養豬,可就是沒人真的去。

再說此時養豬的沒有競爭,毫無風險又能賺錢,難度真一點都沒有。

唯一需要趙辰解決的就是疫情,當然這個他隻能被動防禦了。

趙辰細細在紙上寫著:

要想富,先養豬,建豬圈,遠住宅。

養好豬,並不難,空氣好,陽光照。

飼料方,要配搭,一定時,二定量。

夏喂涼,冬喂溫,先給稀,後給幹。

先粗食,後精料,青飼料,營養高。

食槽內,不剩食,豬欄內,講衛生。

豬舍內,要幹燥,將窩內,放墊草。

勤出糞,勤墊土,豬肥壯,肉鮮美。

種好地,求溫飽,勤養豬,奔小康。

看的旁邊的如霜似雪詫異莫名,郎君自然是文采飛揚,可這……

看著兩女不解的樣子,趙辰邊=便開口解釋道:“這篇養豬三字訣,可抵得上千軍萬馬。”

“按照我這個口訣,天下百姓家家皆可養豬,人人都能食肉。如此,十年後我大唐百姓人人身體康健壯實。如此我大唐兵鋒怎能不橫掃天下?”趙辰意氣風發的說道。

如霜似雪癡情的望著雄姿英發的情郎,想必天下男子隻有自家郎君才有如此才情和胸懷。

一個人的經曆決定了他的眼光,眼光決定了他的未來。

一般,三觀定性,人們習慣用這種三觀去看待人與事。

姐們倆自小家裏也算是官宦之家,後來更是見多了齷齪。從未見過像趙辰這般以天下為己任的,所以訝然。

是的,趙辰畢竟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沒有像這個時代的貴族一般為了自家利益而蠅營狗苟。

畢竟他受到的教育也是唐皇大道,不像這個時代的貴族教育,充斥著陰謀算計,平衡馭下的肮髒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