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商業發起的革新
縱觀商業發起的數字學習資源項目,不難發現: 在數字學習資源市場的可行性上,大多數北歐出版商缺乏信心。他們認為目前該市場仍然處於初級階段,存在的經濟風險不可低估。但是,同時應該指出的是,也有一些北歐的公司是以製造及出售數字學習資源為生的。出版商們多年來以向學校售賣課本盈利,他們應該在提升國民素養方麵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為了激勵教育領域內的革新,各國政府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出版商與課本的關係,為出版商們提供平台,敦促他們對數字素養這一概念做出回應。
出版商們經常理直氣壯地表示: 教師們應該感謝他們,因為是他們為教師提供了有助於課程實施的資料。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教師們隻需要課本或者與課本相關的資料。教師們也希望能夠輕鬆獲取事先已分類好的信息,能夠根據各自需求與期望編輯與使用模塊化資源、靈活測試工具,有可供借鑒的實踐指南、經典教學案例等,並且還能隨時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出版商們應該提供一係列新穎且多樣的服務,以此保住其在傳統教育市場已經奠定的地位。
縱觀各種動力與阻力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動力依然是來自學校的實際需求(比如學校準備以市場價格購買數字學習資源)。
沒有由校內資源匱乏或興趣引起的實際需求,出版商再怎麼創造需求、建立新市場都是妄語。這樣做符合他們的長期利益嗎?大家普遍認為出版商們在數字學習資源建設上具有中長期利益,他們會逐漸滿足這種需求,同時逐步淘汰課本。
初期市場促進革新的中心動力似乎是提供給出版商的政府孵化基金和政府標的。孵化基金降低了出版商的門檻,降低了他們革新時所要承擔的商業風險。
另一個關鍵動力是資源庫可以為學校和教師提供關於可用數字學習資源的信息,丹麥資源庫Materialeplatformen及挪威的DigLib正是此類例子。像這樣的資源庫可以通過用戶反饋和下載量統計這類補充方式,來幫助教師評估數字學習資源。
如果數字學習資源擠占了現有課本市場的利潤,那麼對於那些已經在紙質課本斬獲豐厚利潤的出版商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阻力。換句話說,數字學習資源的本地化使得本地出版商陷入兩難的境地——既有誘惑也有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