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寧可自己來觀察——援軍還給了田宗鎧三十名護衛,這應該是一個好跡象。他認得這些護衛是環州義勇,他早就聽說過這些家夥中不少人喜歡在額頭上刺青,通行的圖案是一麵青銅麵具。這三十人中,差不多有一半人的額頭上,便繡了個那玩意。從這個細節,他能得到好幾條信息:其一,西軍來了;其二,形勢有利於宋軍——否則,沒有人會願意到一座必然被攻克的城中來。在劉延慶看來,環州義勇雖然威名素著,但畢竟是烏合之眾。他從未想過,他們也會遵守、畏懼軍法,何況是讓人去送死……
這讓劉延慶安心不少。
送田宗鎧回到帥府後,姚兕便摒開眾人,單獨聽田宗鎧密報。劉延慶則給這些環州義勇張羅住處,他嚴厲的喝斥部下不得向環州義勇問東問西,自己也是絕口不多說半句。直到天色微明,帥府開始點卯,一宿未眠的劉延慶,又匆匆忙忙趕到姚兕的帥府。
姚兕的帥府,此時已經換到了深州城中的一座小土地廟內,原來的拱聖軍軍部所在地、以及深州州衙,在此前遼軍猛烈的攻擊中,皆被遼軍的拋石機、震天雷擊毀。在持續的攻城作戰中,原本不擅攻城的遼軍也積累起了不少經驗,每次以雲梯蟻附攻城之前,他們會對主攻的城牆,集中拋石機、火炮、弓弩進行猛烈的打擊,這段時間對於守城的拱聖軍來說,總是最難熬的,密如飛蝗的矢石從頭上呼嘯而過,城牆上的拱聖軍,都隻能把身子埋在女牆後麵,稍不小心抬頭,便是非死即傷。遼人甚至還學會了用拋石機發射震天雷——這些火器一旦碰巧落在城牆上,帶來的便是巨大的傷亡。
不過,在火炮的使用上,遼宋兩國其實都麵臨著一個類似的問題,他們缺少大量具備幾何學等相關知識的炮手,雙方的精英都清楚的知道火炮的角度與射擊距離的關係,但要培訓一批懂得利用簡易工具進行計算的炮手,在當時的條件下,卻並非易事。炮手們主要是依靠經驗,有時則幹脆采用平射的方式,比如在城外壘一座與深州城牆同高的炮台——這是花了一段時間,遼軍才想到的辦法——雖然這有點費時費力,但畢竟能大幅度的提高射擊的精確度。而此前,因為操作拋石機與火炮的工匠大多經驗不足,時常測不準距離,遼軍經常將炮石打進城中,深州城內的許多房屋,都遭損壞。姚兕此前的帥府,便是毀於這種“流炮”。
但在此時,一座小小的土地廟,對於拱聖軍軍部每日的點卯來說,也顯得過於寬敞了。
無論是出擊、守城,姚兕都以嚴酷的軍法要求他的校尉們身先士卒,這的確是維持著拱聖軍士氣在重大傷亡之下亦不至於潰散的重要原因,但它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拱聖軍的將校傷亡比也遠高於普通的士兵,當六月二十七日的卯時,劉延慶來到拱聖軍軍部之時,他已經是拱聖軍屈指可數的幾個階級較高的將領之一了。
他寧可自己來觀察——援軍還給了田宗鎧三十名護衛,這應該是一個好跡象。他認得這些護衛是環州義勇,他早就聽說過這些家夥中不少人喜歡在額頭上刺青,通行的圖案是一麵青銅麵具。這三十人中,差不多有一半人的額頭上,便繡了個那玩意。從這個細節,他能得到好幾條信息:其一,西軍來了;其二,形勢有利於宋軍——否則,沒有人會願意到一座必然被攻克的城中來。在劉延慶看來,環州義勇雖然威名素著,但畢竟是烏合之眾。他從未想過,他們也會遵守、畏懼軍法,何況是讓人去送死……
這讓劉延慶安心不少。
送田宗鎧回到帥府後,姚兕便摒開眾人,單獨聽田宗鎧密報。劉延慶則給這些環州義勇張羅住處,他嚴厲的喝斥部下不得向環州義勇問東問西,自己也是絕口不多說半句。直到天色微明,帥府開始點卯,一宿未眠的劉延慶,又匆匆忙忙趕到姚兕的帥府。
姚兕的帥府,此時已經換到了深州城中的一座小土地廟內,原來的拱聖軍軍部所在地、以及深州州衙,在此前遼軍猛烈的攻擊中,皆被遼軍的拋石機、震天雷擊毀。在持續的攻城作戰中,原本不擅攻城的遼軍也積累起了不少經驗,每次以雲梯蟻附攻城之前,他們會對主攻的城牆,集中拋石機、火炮、弓弩進行猛烈的打擊,這段時間對於守城的拱聖軍來說,總是最難熬的,密如飛蝗的矢石從頭上呼嘯而過,城牆上的拱聖軍,都隻能把身子埋在女牆後麵,稍不小心抬頭,便是非死即傷。遼人甚至還學會了用拋石機發射震天雷——這些火器一旦碰巧落在城牆上,帶來的便是巨大的傷亡。
不過,在火炮的使用上,遼宋兩國其實都麵臨著一個類似的問題,他們缺少大量具備幾何學等相關知識的炮手,雙方的精英都清楚的知道火炮的角度與射擊距離的關係,但要培訓一批懂得利用簡易工具進行計算的炮手,在當時的條件下,卻並非易事。炮手們主要是依靠經驗,有時則幹脆采用平射的方式,比如在城外壘一座與深州城牆同高的炮台——這是花了一段時間,遼軍才想到的辦法——雖然這有點費時費力,但畢竟能大幅度的提高射擊的精確度。而此前,因為操作拋石機與火炮的工匠大多經驗不足,時常測不準距離,遼軍經常將炮石打進城中,深州城內的許多房屋,都遭損壞。姚兕此前的帥府,便是毀於這種“流炮”。
但在此時,一座小小的土地廟,對於拱聖軍軍部每日的點卯來說,也顯得過於寬敞了。
無論是出擊、守城,姚兕都以嚴酷的軍法要求他的校尉們身先士卒,這的確是維持著拱聖軍士氣在重大傷亡之下亦不至於潰散的重要原因,但它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拱聖軍的將校傷亡比也遠高於普通的士兵,當六月二十七日的卯時,劉延慶來到拱聖軍軍部之時,他已經是拱聖軍屈指可數的幾個階級較高的將領之一了。
軍副都指揮使重傷;護軍虞候戰死;戰前的五個營都指揮使,如今隻有姚古還活著,此時各營的主將,大多資曆也不比劉延慶高多少,要麼是戰前各營的副將,要麼是軍行軍參軍。而他們統率的兵馬,其實也不過區區數百人——幾天前,姚兕便重新調整了各營的編製兵馬,每營多不過九百人,少則隻有五六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