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1 / 3)

趙頊不料王安石竟聯想到了對他的信任之上,更覺無可奈何。他凝視王安石良久,歎道:“丞相,朕並非疑丞相。朕是怕丞相所用之人未能體會朝廷之深意,隻知斂財。”他隻差沒有點呂嘉問的名了。

王安石聽到皇帝這麼說,知道他懷疑已深,這才說道:“此事請容臣詳查。若真有此事,必定嚴加約束。”

但是王安石隻是口中答應,卻並沒有真正的去詳查,他不知道曾布這個三司使,已經調查出市易法推行不過一年,居然導致有兩萬多戶商家至少欠市易司共二十餘萬貫的本錢,而呂嘉問很可能就在其中上下其手。所以曾布才認為市易法非廢不可:一年已經如此,還隻是開封府一府,如果推行全國,說不定全國財政就被市易法給拖崩潰了。王安石更不知道,以此為契機,北方各路州府要求廢除免役法、保甲法、保馬法的奏折,再一次數以十計的飛到皇帝的禦幾之上。韓琦幾封奏折,痛陳新法之弊,幾乎到了聲淚俱下的地步。而王安石的親家,樞密使吳充,更是向皇帝說過幾次保馬法的弊端了——幾乎也和石越當初料定的一模一樣。

瓊林苑。趙頊與石越席地而坐,正在手談。

宋代的皇帝,特別是北宋的皇帝,因為自小和士大夫一起長大,大部分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琴棋書畫,大抵精通,後世宋徽宗那樣的才子皇帝出現,並非偶然。趙頊雖然並不以文學上的才華聞名於世,但是詩詞歌賦、丹青書法,卻也是無一不通。尤其喜好對弈。石越很幸運的下得一手臭棋。即便他拚命和趙頊對攻,使盡全力,也是敗多勝少,這種剛好差一點的水平,讓趙頊非常的喜歡找石越作對手。不幸的是,這個千創百孔的國家,給這個想要有所作為的青年君主留下的下棋的時間,並不是太多。

“陛下,臣又輸了。”石越把手中的黑子投進棋盒中,再次認輸。

“不對,卿沒有輸,這次是朕輸了。”趙頊歎了口氣,也把手中的白子擲進棋盒。

石越一怔,再次看棋盤上的棋勢,的確是自己輸了,不由抬頭看了皇帝一眼。趙頊今天穿著一件雪白的絲袍,上麵繡著九條黑龍,張牙舞爪,象征著人間的威權,不過他似乎有點心不在焉的神態。

“石卿,市易法與保馬法之弊,竟全然如卿所言,當初未用卿言,哎……”聽到趙頊口中的歎息,石越倒真的吃一驚,趙頊這個皇帝,是很少會露出這樣的後悔之意的。

石越知道後世之人,出於種種目的,為了給王安石辯護,總是說趙頊並沒有堅定的推行新法,並且將此當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重要原因。這種本末倒置的說法,實際對趙頊很不公平。因為即便是王安石罷相之後,趙頊依然堅定的推行著新法,直到他的死去。若反過來想想王安石新法給這個年青的皇帝帶來的巨大的壓力,他能堅持到死去,實在是相當可貴。

趙頊不料王安石竟聯想到了對他的信任之上,更覺無可奈何。他凝視王安石良久,歎道:“丞相,朕並非疑丞相。朕是怕丞相所用之人未能體會朝廷之深意,隻知斂財。”他隻差沒有點呂嘉問的名了。

王安石聽到皇帝這麼說,知道他懷疑已深,這才說道:“此事請容臣詳查。若真有此事,必定嚴加約束。”

但是王安石隻是口中答應,卻並沒有真正的去詳查,他不知道曾布這個三司使,已經調查出市易法推行不過一年,居然導致有兩萬多戶商家至少欠市易司共二十餘萬貫的本錢,而呂嘉問很可能就在其中上下其手。所以曾布才認為市易法非廢不可:一年已經如此,還隻是開封府一府,如果推行全國,說不定全國財政就被市易法給拖崩潰了。王安石更不知道,以此為契機,北方各路州府要求廢除免役法、保甲法、保馬法的奏折,再一次數以十計的飛到皇帝的禦幾之上。韓琦幾封奏折,痛陳新法之弊,幾乎到了聲淚俱下的地步。而王安石的親家,樞密使吳充,更是向皇帝說過幾次保馬法的弊端了——幾乎也和石越當初料定的一模一樣。

瓊林苑。趙頊與石越席地而坐,正在手談。

宋代的皇帝,特別是北宋的皇帝,因為自小和士大夫一起長大,大部分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琴棋書畫,大抵精通,後世宋徽宗那樣的才子皇帝出現,並非偶然。趙頊雖然並不以文學上的才華聞名於世,但是詩詞歌賦、丹青書法,卻也是無一不通。尤其喜好對弈。石越很幸運的下得一手臭棋。即便他拚命和趙頊對攻,使盡全力,也是敗多勝少,這種剛好差一點的水平,讓趙頊非常的喜歡找石越作對手。不幸的是,這個千創百孔的國家,給這個想要有所作為的青年君主留下的下棋的時間,並不是太多。

“陛下,臣又輸了。”石越把手中的黑子投進棋盒中,再次認輸。

“不對,卿沒有輸,這次是朕輸了。”趙頊歎了口氣,也把手中的白子擲進棋盒。

石越一怔,再次看棋盤上的棋勢,的確是自己輸了,不由抬頭看了皇帝一眼。趙頊今天穿著一件雪白的絲袍,上麵繡著九條黑龍,張牙舞爪,象征著人間的威權,不過他似乎有點心不在焉的神態。

“石卿,市易法與保馬法之弊,竟全然如卿所言,當初未用卿言,哎……”聽到趙頊口中的歎息,石越倒真的吃一驚,趙頊這個皇帝,是很少會露出這樣的後悔之意的。

石越知道後世之人,出於種種目的,為了給王安石辯護,總是說趙頊並沒有堅定的推行新法,並且將此當成王安石變法失敗的重要原因。這種本末倒置的說法,實際對趙頊很不公平。因為即便是王安石罷相之後,趙頊依然堅定的推行著新法,直到他的死去。若反過來想想王安石新法給這個年青的皇帝帶來的巨大的壓力,他能堅持到死去,實在是相當可貴。

趙頊真正的缺點,也是最致命的缺點,是他缺少如李世民那樣的雄主的才華,而並非他的意誌不夠堅定。

此時麵對趙頊的感歎,石越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

“石卿,今日此處再無旁人,以朕與卿君臣之得的情份,朕希望卿可以說說新法的利弊得失,變法已有四年多,到如今朝廷中依然吵吵鬧鬧,難道變法真的錯了麼?”趙頊的確很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