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鋼鐵大亂鬥(3 / 3)

不久前,安全技術研究院開始研發真實情境測謊技術。被測對象不需要被導線五花大綁。他們就待在正常的環境裏,完全不知道隱蔽的高速攝像機會悄然記錄下他們的微表情。作為犯罪心理學博士,楊真還被叫去參加了幾次項目論證會。後來忙於其他事情,就沒過問這個係統究竟造出來沒有。

看來,不僅製造出了樣品,楊真還成為第一批測試對象。她的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這不是微表情,她能感覺到它。

“不,那不是臥底的需要,那就是我當時的真情實感!”

兩名警官互相看了一眼,又轉過來看著楊真。她當然懂得反偵察,照理嘴巴不該這麼容易就被撬開的。

“當時我並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計劃,我以為他們就是單純的理想主義者。並且,我也認同他們的理想。”

屋裏的氣氛窒息起來,好半天,矮個子警官才又開口問:“那麼,對他們的理想,你認同到什麼程度?是否因為這種認同,你深度卷入了他們的計劃?”

呼吸、呼吸、再呼吸……楊真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這太正常了,哪個孩子不向往宇宙?你們這些男生上學時,不是比我們女生更喜歡太空旅行嗎?人長大了,知道它有多難,我們藏起了兒時的夢。但這些人又告訴大家,不,它們不算難,問題出在人類喪失了雄心……所以,我當年的夢又被喚醒了。就這些,這就是我的心路曆程。”

◆ ◆ ◆

“左麵進場的就是大明星‘神奇戰車’,瞧那一前一後兩個鏟鬥,那是它的標誌性武器。靠這對鏟鬥,‘神奇戰車’揚威了三個賽季!”

主持人聲調誇張,講得唾沫亂飛,人卻沒站在賽場上。按照規則,任何人都不能進入機器人大賽的場地,以免被格鬥中迸出的碎片擊傷。名叫“神奇戰車”的機器鬥士有一米多長,體型低矮,由履帶驅動,體型類似鏟車,區別是前後各有一個鏟鬥。

“右麵進場的選手名叫‘魔盤’,不過我更想叫它鋼蜘蛛或者鐵螃蟹。‘魔盤’第一次參賽,它會是‘神奇戰車’的對手嗎?如果是人類的話,新手肯定打不過老將。不過這可是機器人,它們行不行,全看背後的設計師。”

這就是著名的綜藝節目——機器人擂台賽。該節目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出現在英國,參賽各方派出自己研製的機器人互相格鬥,無論靠掀翻還是擊打,隻要對手一分鍾內無法動彈就算勝利。到今天,擂台賽已經辦到第二十屆,選手來自世界各地,從最初一屆幾十台,發展到這屆一千六百多台選手。即使用單場淘汰製,也要十輪才能進入決賽。

所有比賽都通過電視和網絡向全球轉播,觀眾人數年年暴漲,廣告收入不斷攀升。

那個報名為“魔盤”的機器殺手確實很像螃蟹,而且還多了兩隻鉗子。它圍著“神奇戰車”兜圈子,後者則在原地轉動,用鐵鏟迎著對手。這東西既是它取勝的工具,也是防禦的盾牌。

“恕我直言,勝負的懸念不算大。論質量,‘神奇戰車’超過對手幾倍……”

主持人話音未落,“神奇戰車”就發動攻勢,挺起前鏟鬥凶猛地撲向對手,想把它一舉推出擂台。鐵鏟剛到眼前,“魔盤”突然用五爪支撐,像輪子一樣立起來,沿著鏟鬥滾到對手的正上方,另外幾隻鋼鉗朝著對手的護罩刺了進去!

“啊……發生了什麼?我沒看清楚,怎麼會這麼快?看來我們得求助於視頻記錄。”一片電光火石當中,觀眾全部安靜下來,偌大現場隻有解說員的聲音。

在最初幾屆機器人擂台賽上,互相較量的其實不是機器人,它們都由真人在場外遙控。按照嚴格定義,機器人必須能夠自主地依托感知信息改變行為,無奈二十年前機器人技術還達不到這個標準。如果勉為其難,那些機器人會比蠕蟲還笨。為了讓節目更刺激,隻好采用真人遙控的方式。

直到三屆以前,隨著機器人自主行為能力飛速提升,入場格鬥的選手才換成貨真價實的機器人。它們的格鬥能力正在追趕最初那些偽機器人——那些人控格鬥器。

贏下第一關,“魔盤”要麵對另一個明星“大塊頭”。它幾乎沒有破綻,對,就是一個半實心的鐵疙瘩,除非把它掀翻,不過要用這種手段對付兩百千克重的對手,“魔盤”還是小了點。

然而,“大塊頭”仍然敗下陣來。它被繞著圈子的“魔盤”吸引,不停地旋轉,最終將自己絆倒。

“看樣子,它能突破零力矩點?這和其他選手有一代差啊,這是怎麼做到的?”解說員反複看過錄像,驚歎不已。

一個有腿機器人在行走時,其質心的投影必須落在幾隻腳與地麵接觸點構成的多邊形之內,這樣才不會翻倒,這就叫零力矩點。有腿的人或者牛馬都不在乎這個點,它們隨時可以臥倒再爬起。有腿機器人可不行,必須時時保持自己的站姿。

準確地說,截止到“魔盤”之前的有腿機器人,都不能突破零力矩點。

接著又有“殺人魔王”“伐木工”“暴風男”出現在麵前。“魔盤”一關關闖過去,身上連道傷疤都沒留下。送它參賽的兩個人帶了配件箱,隨時準備維修,卻一直沒用上。

“天啊,火龍也不是對手?這隻鐵螃蟹已經闖過七關。誰把它造出來的?這可是天生的機器殺手,也許扔到中東打巷戰都行。”

七關過後,馮錕和戴源剛帶著“魔盤”回到休息室,便收到老板的電話:“讓它退賽,別再露麵啦!”

“為什麼,這樣打下去,胚種104肯定能拿冠軍。”戴源正在興頭上,忽然被澆了一瓢冷水。

“它為什麼能突破零力矩點?這件事搞清之前,別讓它再露麵。”

零力矩點的概念並不複雜,但要算清每款有腿機器人的零力矩點,就要消耗設計師很多腦細胞,更不用說搞出一台能突破它又不摔倒的新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