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溫庭所料,次日朝野上下宮廷內外大亂。
首輔趙淮聞將百官聚集到太和殿,空蕩蕩的龍椅總叫人覺得缺了點什麼,剛進來時總忍不住朝那兒看。
然而這點缺失感很快就被各懷心思的群臣們忽略過去。
畢竟——
要不了多久那兒就會換上新人。
身為太子殿下的忠實擁護,以及固執保守死板的性子,趙淮聞聚集眾臣的目的自然是在其他黨派將不安分從暗處提到明處之前,摁滅他們蠢蠢欲動的小火苗。
所以一開口直接否認了謠言的真實性。
“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於智者。各位身為肱股之臣,朝廷的仰仗,豈能如市井之徒空口白話?”
“何況就連市井之徒都知活要見人死要見——”趙淮聞胡子一顫,覺得“死”這個字說出口不吉利,“總之,不該被謠言影響,該當各司其職,等候殿下歸來。”
趙淮聞說完。
那些站隊不明的大臣明顯心定了下來,也有始終不動聲色,持觀望態度的。
寧妃得了賢妃示意,昨兒就派人支會了她的哥哥——那位鴻臚寺卿傅大人,傅大人自然不會蠢到自個兒去做那出頭鳥,又聯係了擁護蕭允拓的那派人。
蕭允拓戰功赫赫的緣故,擁護他的多為武將,戰場上足智多謀,卻幾乎都是嘴皮子不利索的。
接收到傅大人投過來的視線暗號,上前一步,根本不會拐彎抹角。
“按理說皇上病後太子就該擔起社稷重任,可我們這位太子偏偏京城待不住,往外麵跑,這一跑就是小幾個月,前些日子還鬧出那麼大的動靜,依我看不被人盯上才奇怪。這謠言啊——多半不是空穴來風。”
接著另一邊又有人出列。
“自皇上病後,大明看似安定,實則動蕩不休,太子不僅不坐鎮京中安撫民心,根本就不將儲君之位放在心上。諸位同僚說說看,見他上過幾次朝?”
等到第三人也發表了同樣的看法,群臣被趙淮聞安撫下去的心又開始搖擺,這一刻已不是太子遇不遇害的問題。
而是他——當不當得起皇儲之位。
一直到擁護蕭允拓的那派人將心思挑明直言武宣王才是皇儲最佳人選,擁護蕭允嗣的那派人這才開口。
“非也,非也……”
……
賢妃和寧妃的關係在暗處,就連後宮之中的人都未察覺到她倆有往來,身在宮外的朝臣們自然更不清楚。兩邊人爭得真情實感,麵紅耳赤,最後武官嘴皮子終不敵文官。
麵對敗局,那位傅大人看上去挺平靜,甚至一切皆在他意料之中的模樣,直至最後也未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