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智慧,叫做放棄。”拿得太多了,就必須要放棄一些;一條路走得太久而沒有結果,就要學會適時地放棄。我們的生命並不長,沒有太多的時間作為賭注押在唯一一條路上。永不放棄聽起來很美,但並不適用於每件事,每一種職業和每一個人。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因為缺陷常能給我們以提醒,而優勢卻常常使我們忘了去選擇和放棄。
他的父親是紐約頗有名氣的股票經紀人,母親是不起眼的店員,一個與數字為伍,一個與文藝結緣。他從父母那兒繼承了兩份不同的天賦:數字和音樂。
他原本可以過上幸福生活,然而,在4歲那年,父母在吵吵鬧鬧中終於離了婚。父母離異之後,他隨母親生活,日子過得很清貧,好在母親十分疼愛他,在成長路上,還算一帆風順。他的母親迷戀音樂,喜歡在綠茵茵的草上唱歌,並且擅長多種樂器。在母親的熏陶下,他也喜歡上了音樂,並在幼時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當一名職業音樂人。
8歲那年,他隨母親到紐約市郊外一座森林公園郊遊,一路上哼著母親的歌,歡天喜地。一到目的地,就和往常一樣,抓起幾個五顏六色的氣球在綠地上奔跑,似歡快出籠的小鳥,看到氣球,他母親感慨頗深。兒子數學啟蒙的道具正是這色彩斑斕的氣球。從認識10個數開始,便與它們結緣。5歲的時候,他的邏輯推理能力開始形成,不借助氣球能心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不過在心算的同時,他手上仍不停地撥弄氣球。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他也不例外。氣球就是他最貼心的玩具。
他在公園的林間跑呀跑,他母親在後麵邊追邊哼著小曲。母子嬉戲了一段時間,都感覺有點累,然後,麵對麵地坐在地上休息。母親從包裏取出一支精致的口琴放在嘴上,左右推移,林間立即回響起悠揚的琴聲。
他瞪大眼睛,準備伸手向母親要口琴,卻又舍不得放飛氣球。左右為難之際,母親停了吹奏,朝他不住地發笑。在短短的幾秒鍾內,他做出選擇,鬆開手,撲向母親,索要她手中的口琴。氣球在風中飄啊飄,倏地掠過樹梢,飛向藍天。
這一天,他學會了吹奏口琴,悠悠琴聲響遍樹林,這琴聲也在他人生路回響。從此,他懂得了選擇。第一次知道該舍棄的應該大膽舍棄,該抓住的要毫不猶豫地抓住。從此以後,他真正地走進音樂,並沉迷其間。
在喬治·華盛頓中學畢業後,他考進著名的紐約米利亞音樂學院,正可謂如魚得水。但是,學業尚未過半,他發現自己在這方麵很難有長進,對音樂產生厭倦。與此同時,他對數字和經濟發生濃厚興趣。猶豫不決的時候,他想起了8歲那年在郊外放飛氣球的情景,腦子裏總浮現那幾隻飛向藍天的氣球。
冥冥之中,那幾隻氣球給他暗示,也給他力量,他毅然決然地退了學,進入紐約大學商學院學習,開發挖掘自己的另一份天賦。1948年,他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兩年後,他又以最優秀的成績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並到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在哥倫比亞大學,他遇見人生第一位偉大的良師益友,後來在尼克鬆政府中出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的亞瑟·博恩斯教授。
由於他家中貧困,無力支付哥倫比亞大學的費用,被迫中途退學。他的學業就這麼拖著,這一拖就是30年。漫長的人生路上,他銘記氣球的教訓,放棄了其他的東西,一心一意地關注經濟,一刻也不放鬆對自己鍾情的經濟學的研究。
蒼天不負有心人。1977年,51歲高齡的他終於戴上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帽。10年後,他被裏根總統任命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成了政壇一位重量級人物。
他,就是艾倫·格林斯潘。
我們手中總握著許多“氣球”,比如名利、財富、權勢、地位、愛情等等,但是,為了達到我們更遠大的目標,充分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必須放飛手中的氣球,一心一意去追求。人生有涯,精力有限,隻有放棄,才能騰出更多時間去創造,從而贏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