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財富決定外在財富
我專注於精神財富。
——約翰·鄧普頓(JohnTempleton)
2000年7月,我因故避居於哈佛大學。一天,我接到《投資者商務日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IBD)駐華盛頓記者站站長布賴恩·米切爾(BrianMitchell)先生打來的電話,說他想寫一篇關於“白璧德與中國”的報道供他們的報紙發表,要我談談如何看待白璧德對中國的影響。白璧德這個名字,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尤其對中國的投資者而言,相對陌生。但是,對20世紀初的中國思想文化界來說,可以說是大名鼎鼎。歐文?白璧德(IrvingBabbitt,1865~1933),在哈佛大學終身任教,是那個時代美國正統保守主義的思想領袖和主要代言人。
白璧德與中國有著不解的淵源。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思想文化界,基本上被兩位美國思想家在中國的代理人所瓜分,而且兩派之間發生了一場持續的論戰。一邊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約翰·杜威(JohnDewey)在中國的代理人胡適與新文化派,一邊是哈佛大學的白璧德在中國的代理人梅光迪、吳宓與學衡派。學衡派信奉白璧德,如同胡適的新文化派之膜拜杜威。受白璧德的影響,他的一些中國弟子在中國結成了著名的學衡派。他們主辦的《學衡》雜誌把白璧德的思想傳入中國。梅光迪、吳宓、林語堂、梁實秋都曾受教於白璧德門下,並深受其影響。據《吳宓日記》記載,當時正在哈佛大學遊學的陳寅恪,曾由吳宓引見,與白璧德有過交流。而陳寅恪的思想帶有明顯的保守主義特征。這使得白璧德的文化保守主義也在中國現代思想脈絡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痕。
比較起來,白璧德是信仰宗教的學者,杜威是信仰科學的學者。白璧德有信仰、很傳統、重道德、很人文;杜威輕視主義,重視問題,很科學、無信仰,世俗而唯物。白璧德認可看不見的超驗的法則,杜威認可看得見的科學實驗。在這場交戰中,杜威的思想最終取勝。用這篇報道的作者的話說,杜威的勝利為後來反信仰的唯物主義的勝利鋪平了道路。當然,也為埋葬資本市場和投資鋪平了道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20世紀的中國,杜威戰勝了白璧德,馬克思戰勝了杜威。
采訪結束,我放下電話,心裏卻產生了一連串的疑問。我是一位保守主義者,當然很喜歡白璧德的思想。可是,白璧德似乎是與投資者相距最遠的人。《投資者商務日報》是證券投資家威廉·奧尼爾[亦稱歐奈爾,WilliamO’Neil,《證券投資二十四堂課》(24 Essential Lessons for Investment Success)、《笑傲股市》(How to Make Money in Stocks)的作者,CANSLIM投資戰略的發明者]創辦的一份專為投資者服務的特色專業媒體。為什麼《投資者商務日報》要關心這個話題?不僅如此,還要關心白璧德對中國的影響?我帶著這些問題,等待答案自己到來。
我有一個自己的愛好。我開車從不聽任何廣播,而是邊開車邊聽英語有聲書。這樣,開車也是閱讀的繼續,而且不消費視力。在我聽完了美裔英籍投資大師鄧普頓爵士的《內在財富的法則:精神與物質富足的》(The Laws of Inner Wealth:Principles for Spiritual and Material Abundance)之後,上述問題的答案就自己浮現出來了。
作為在投資界聲名卓著的過來人,鄧普頓認為,一個人靠投資取得的財富,是由這個人的內在財富決定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內在財富,就算靠運氣獲得意外之財,也難以守住。想要積累外在的財富,必須先積累內在的財富。要致力於獲得外在的財富,必須先獲得內在的財富。獲得內在的財富是有章法(laws)可循的。獲得內在財富的方法,就是獲得外在財富的方法。真正的投資者就像一個拾金者,他拾撿的是他內在的財富。他的內在財富越多,他拾到的外在財富就越多。
鄧普頓爵士的這個理路完全是保守主義理解世界與事物的理路。就像我們所看到的那些物理法則一樣,世界,包括人類和人類事物,是受一些恒久不變的法則支配的。人類不僅受外在的物理法則支配,而且受內在的精神法則支配。這些法則不是君王、投資者等凡人製定的,而是先天自在的,獨立於所有人的意誌的。人所能做的,不是自行製定或重寫這些法則,而是去努力發現並遵循這些法則。白璧德所致力於的是揭示內在生活的真理,鄧普頓所致力於的是揭示內在財富的法則。他們都很重視精神的力量,認為精神的法則具有無比的重要性。
鄧普頓爵士還使用了一個特別的概念:精神紅利(spiritual dividends)。精神紅利來自一個人的精神財富。對投資者而言,精神紅利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內在的紅利,是對靈魂的回報(dividends in the soul),這種紅利表現為你熱愛你所從事的獲得內在財富的工作;還表現為,你因為具有內在的財富而獲得心靈上的安寧(peace of mind)。精神紅利的外在表現是獎勵與你的內在精神財富相匹配的外在的物質財富。在鄧普頓看來,所謂投資,就是發現並遵從內在財富的法則,積累你的內在財富,適當的時候,打開你的精神財富的水龍頭,你的物質財富將汩汩流出、源源不斷,並成就你的卓越和你的生命!因為你的內在財富決定了你的外在財富。
不怨天,不尤人
投資者應該遠離抱怨!
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憲問》
在這個世界上聽到最多的抱怨之一,是關於錢的抱怨。消極的抱怨,抱怨自己的錢少;積極的抱怨,輕則抱怨投資經商環境不好,重則抱怨錢都被壞人賺去了。最近,“占領華爾街”是一個世界性話題。這些“占領者”是否有一個最高的目標、係統的主張、統一的組織、完整的綱領,大家並不清楚。所知道的是,他們中有很多都在發出與錢有關的抱怨,有的想要得到工作,有的人想要更多的福利,有的看不慣工作在華爾街的人那麼富有,有的人則幹脆以“工資最大化”(maximumwage)為訴求。一些觀察家把這些占領華爾街的人形容為法國大革命中的那些占領巴士底獄的無套褲漢(Sans-Culottes)。他們中有失業者和長期無業者,許多屬於邊緣、底層人群。看上去,這些“占領者”是到華爾街上來發牢騷、表哀怨的。